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德治诗句

1.孔子名言中体现德治的句子

德治与法治 【原文】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注释】 ①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②齐:整治 ③免:避免 ④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读解】 孔子与卫文子有一段对话,对这里的论述作了发挥。

孔子说:“用礼教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用缰绳来驾驭马,驾马者只需要握住缰绳,马就知道按驾马者的意思行走奔跑。用刑法来统治老百姓,就好比不用缰绳而用鞭子来驱赶马,那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把驾马者甩下来的。”

卫文子问道:“既然如此,不如左手握住缰绳,右手用鞭子来驱赶,马不是跑得更快吗?不然的话,只用缰绳,那马怎么会怕你呢?“ 孔子还是坚持说,只要善于使用缰绳,驾驭的技术到家,就没有必要用鞭子来驱赶。(见《论语正义》卷二)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

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德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2.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

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怎样以德服人)孟子的名言精选之:德治篇(原文及翻译)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

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孟子一生名言无数,下面精选孟子经典名言供广大孟子爱好者欣赏。

(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梁惠王上)【译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得到安定?’我回答说:‘天下统一就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够统一天下呢?’我回答说:‘不喜欢虐杀人民的国君,就能够统一天下。’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我回答说:‘普天之下的人民没有不会归服的。

’”【原文】孟子曰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公孙丑上)【译文】 ( 孟子说)如果取得方圆百里的土地,并且(由他们来)统治这里,他们都能够使各国诸侯来朝见、统一天下;要他们去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而换取天下,他们都不会去做的。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原文】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译文】 (孟子说:)采用强力去压服别人的,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力量不够而已;运用仁德去使别人自愿归顺的,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追随你。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公孙丑下)【译文】 孟子说: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

但是仍然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原文】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译文】 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原文】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滕文公上)【译文】 (孟子)说:“各种货物质量不一样,这是事物的本性;有的相差十倍到百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万倍。您硬要卖相同的价钱,这是要搅乱天下啊。

让粗糙的鞋子和精美的鞋子卖相同的价钱,人家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按照许先生的道理,那等于是带着大家都去做虚伪的人呀,还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原文】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这不算国家的灾难;田野土地不开发,货物财产聚敛不多,这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国君不讲礼义,人民缺少教育,盗贼乱民多起来,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原文】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君主用人有不当不必于指责,君主行政有不当也不必过于非议;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君主如果讲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如果讲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没有不端正的。国君一旦端正国家也就会安定了。”

【原文】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可离开这个国家;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居别处。”

【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这就不可能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原文】孟子曰 。

3.押韵的有关道德的诗

维护法律尊严(诗歌)执法者左右顾盼,违法者上下周旋;执法力度不强硬,怨言统计法律软。

执法者秉公办案,违法者胆战心寒;下猛药,出重拳,试看谁人对着干。违法者顽固强硬,执法者决不手软;统计法赋予执法者权威,执法者要维护法律尊严。

中天日照乾坤明,华夏自古大道行,公为天下羞私利,民惟邦本社稷宁。道载四海人心一,德治九州步调同,歌唱新人淳风尚,词传世间约言行。

爱心润物天地绿,国固邦盛百业宏。守章遵纪循规范,法正人贤乐升平。

明月清溪心灵澄,礼达恭谦行宽容。诚意相接衷肠赤,信义互动肺腑通。

团聚最忌酒肉朋,结交有味何嫌贫?友谊若寒获裘炭,善慈如花沐春风。勤能补拙成功路,俭可养廉炼操行。

自古成败皆在己,强志锐气大任承。敬职忘我莫怠惰,业铸功绩务创新。

奉公尽责苦为乐,献身国民灿人生。《中华人民法律歌》这应该可以吧,挺押韵的!呵呵~~。

4.关于道德的诗歌、故事

这个就很多了,古时候的摘录几个: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诡 诈 的 天 平 , 为 耶 和 华 所 憎 恶 。

公 平 的 法 码 , 为 他 所 喜 悦 。 骄 傲 来 , 羞 耻 也 来 。

谦 逊 人 却 有 智 慧 。 正 直 人 的 纯 正 , 必 引 导 自 己 。

奸 诈 人 的 乖 僻 , 必 毁 灭 自 己 。 发 怒 的 日 子 , 赀 财 无 益 。

惟 有 公 义 能 救 人 脱 离 死 亡 。 完 全 人 。

5.关于“权贵”的诗句有哪些

一、关于“权贵”的诗句:

1、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3、选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二、关于权贵的成语:

1、三台五马: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2、五侯蜡烛: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3、八抬大轿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4、世家子弟:古代称世代显贵的家族。指门第高,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

5、王侯将相: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6.关于道德的诗歌、故事

这个就很多了,古时候的摘录几个: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诡 诈 的 天 平 , 为 耶 和 华 所 憎 恶 。

公 平 的 法 码 , 为 他 所 喜 悦 。 骄 傲 来 , 羞 耻 也 来 。

谦 逊 人 却 有 智 慧 。 正 直 人 的 纯 正 , 必 引 导 自 己 。

奸 诈 人 的 乖 僻 , 必 毁 灭 自 己 。 发 怒 的 日 子 , 赀 财 无 益 。

惟 有 公 义 能 。

7.形容心地宽广的优美句子

这里面有很多你需要的句子:第十一章:栖息之谷——修身心态 2006-7-10 8:43:37 交易不是知识的学习,交易永远是修炼场, 人性的一切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

成功的交易者是技巧、心态和德行的统一,三者不可分离。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欲、无喜、无忧、无恐惧。

成功的交易者总是张着两只眼, 一只望着市场,一只永远望着自己。 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校正自己,永远比观察市场重要。 ——摘自一位股市网友的帖子 华尔街有句名言:“平庸的交易者用技术交易,顶尖的交易者用信念交易”。

精典,让我们记往这句话,不断去重复加深或许会有好的结果。 是啊,道理人人懂,就是难做到,知易行难!淋漓尽致的在这里得到体现。

相对来说性格理性的较易成功,性格感性的要困难的多。期货就是修炼和锻造性格最残酷最有效的场所,知行合一是吾辈的最高境界.我相信只要是有自控能力并勇于克服弱点的人,就可以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长线或短线,来达到此一境界。

期货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应是生活的全部。别被迅速致富冲昏头脑,我们真正该关切的是一切“真实”的事物,包括事业,亲人,好友和美好的时光等,在生活中,努力地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

这些都远比投资获利更重要,人生短暂,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自己按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原则、正确的手段、最佳的心里状况参加投资活动。

大道至简,道理好懂,知识也好掌握.难就难在怎么控制自己,有的人为此走了一辈子。关键的是坚持不懈一贯执行,是自我控制,是心手合一,是言行一致。

——摘自一位期货网友的网页 是啊,身在职场的职业经理人,与身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职业人士是何等的相似!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日常做到,身在世故之中,心在世故之外。富贵、钱财、功名不贪,而淡然处之。

来则受之,去则听之,逆事至而识以为魔,美事至而认以为幻。外不自矜,内不自持,随遇而安,从容自得,逍遥自在,修心心不驰,修性性自定。

认真理路,勇往直前,抛开鼎炉之说,纯从心性动静中下功夫,——这将是我们职业经理人身心修炼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一是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职业;二是通过对职业规律的掌握、控制而实现人生的理想。

这两点我们都拥有了,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人。” 本文是《职业经理人十大心态修炼指南》的最后一篇。

写到这里,笔者喜忧参半,心情复杂,——不知自己的付出,对风雨兼程之中的各位职业经理人朋友是否有所帮助。 一阵茫然之际,冥冥之中,仿佛豁然开朗。

先人的智慧之光透过深邃的苍穹翩翩而来。现整理于此,与各位共享共勉。

这些人生修炼大法,有些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品味,我们又可能体悟出另外一些道理来。 一、《大学》的修炼之道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

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是指充实而有光辉的伟大人格,可以在社会上表现道德芳表,修己治人,风动草偃,以平天下为最高目标;三是指为政之人,“孰为大?政为大。”因此,“大学”之道也可以说是为政之道。

这三种含义并不冲突。所以《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大学》之道——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宋儒称作“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思想。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

“内圣”意即“内求于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表示“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义所在。

2、修身的“三大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其意义简释如下: 1)明德 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

“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觉。人之行善避恶,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

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 2)亲民 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

觉悟“明明德”此一天生能力之后,就须“亲民”,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进。人生的一切变化生灭,唯有在遵循内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远做个新人。

3)至善 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止于至善”。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等于是永无止境的期许。 3、修身的“八大条目”——修身的方法步骤 “八条目”是《大学》所说的修养方法,它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

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