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念唐诗6

1.勤学古诗6字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 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

2.人教版第6册古诗 读背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各种感受。

(2) 童孙:孩子们。 (3) 未解:不知道。

(4) 供:参加。 (5) 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

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

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

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3.唐诗客至第六句第一个字念什么

《客至》

作者:杜甫

shěnánshěběijiēchūnshuǐ,dànjiànqúnōurìrìlái。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huājìnɡbùcénɡyuánkèsǎo,pénɡménjīnshǐwéijūnkāi。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pánsūnshìyuǎnwújiānwèi,zūnjiǔjiāpínzhījiùpēi。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kěnyǔlínwēnɡxiānɡduìyǐn,ɡélíhūqǔjìnyúbēi。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4.五言古诗6首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东郊

韦应物

吏舍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归来视**,零泪缘缨流。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5.请读以下6首古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在你脑中呈现出来的画面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花雪月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 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总的来说是: 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 1.边塞诗派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归纳特征 (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