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终南山”的诗词有哪些1、《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3、《游终南山》 唐代: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4、《望终南山》 唐代: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5、《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二、有关终南山的诗词1、[宋] 贺铸《题毗陵僧舍二首之二》 原文选段: 古寺不挂寰瀛图,终南山翁何处至。 释义: 古老的寺庙没有悬挂着全国的地图,终南山的那个老翁哪儿来的呢? 2、[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原文选段: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释义: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3、[唐] 吴筠 《翰林院望终南山》 原文选段: 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释义: 有幸能够见到终南山,山高的快要逼近天空了。 4、[宋] 王中立《杂诗四首》 原文选段: 贪看终南山色好,不知红日下前峰。 释义: 我贪恋这终南山的风光,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 5、[唐] 齐己《题终南山隐者室》 原文选段: 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 释义: 终南山的向北方向,直接下去就是长安城。 三、一篇 关于终南山相关内涵及诗词的探究文章终南山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律】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终南山接近京城长安,崇山峻岭相连一直到海边。 四边观望,白云缭绕,聚合不散;远处青青的烟云,接近后又看不见了。地域的分野在主峰成为分界,向阳背阴的山峰山谷阴晴各不相同。 想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投宿,隔着流水询问砍柴的樵夫。 终南山: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即秦岭,西起甘肃省天水,东至河南省陕县,绵亘千余里。 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亦为终南山别名。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区域联系起来,地上的某一区域都划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围之内,称为分野。 中峰:指主峰太乙。这句指以太乙为标志,东西两边就分属不同星宿的分野了。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 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 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 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 (《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 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 四、关于终南山的句子1、前对终南山 唐 王维 《答张五弟》 2、终南山正绿 唐 白居易 《送王处士》 3、墙上终南山 唐 白居易 《朝归书寄元八》 4、君问终南山 唐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5、阶下终南山 唐 王缙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6、尚怜终南山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君看终南山 唐 孟郊 《劝酒》 8、养老终南山 唐 张光朝 《荻塘西庄赠房元垂》 9、失却终南山 唐 贾岛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 10、终南山北数人知 唐 贾岛 《题青龙寺》 11、终南山是枕前云 唐 李频 《寄曹邺》 12、终南山欲春 唐 于武陵 《长安逢隐者》 13、终南山欲春 唐 于邺 《长安逢隐者》 14、终南山北面 唐 齐己 《题终南山隐者室》 15、幸见终南山 唐 吴筠 《翰林院望终南山》 16、犹恋终南山 宋 陈与义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 17、求我莫傍终南山 宋 晁补之 《复用前韵遣怀呈鲁直唐公成季明略》 18、缅怀终南山 宋 韩维 《答梁大夫断求息缘以跻高跖兼简清臣大夫》 19、终南山翁何处至 宋 贺铸 《题毗陵僧舍二首之二》 20、所以终南山 宋 胡仲弓 《感古十首》 21、犹有终南山 宋 梅尧臣 《送永兴书寄王申》 22、惟有终南山 宋 强至 《送章传道东归三十八韵》 23、终南山 宋 释智愚 《文宗问终南山蛤蜊瑞相图赞》 24、借与终南山 宋 文同 《宿李同年荫碧亭》 25、崔嵬终南山 明 王祎 《长安杂诗(十首)》 26、瞻彼终南山 明 谢榛 《杂感寄都门旧知(此诗为李于鳞隙末而作)》 五、《终南山》这首诗的相关资料《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六、关于钟南山的诗句有哪些1.《望钟南山》 唐代: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2.《钟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下钟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4.《游钟南山》 唐代: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5.《望钟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七、很多诗句提到终南山,它是意象吗终南山 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武功,东至陕西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 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 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八、有关秦岭的诗句《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华清宫》 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九、关于山的诗句(要整首的)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孟郊: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