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修辞手法

1.诗词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比喻可以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其方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可以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翻开唐诗宋词,“愁”字是随处可见的。 “愁思”、“愁肠”、“愁城”、“愁云”、“愁容”,带“愁”字的词语比比皆是

“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 如何让这种抽象的心理变得具体可感,就要使用“比喻”这个修辞手法了。 李白用三千丈的白发来比喻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 歌》);李煜将愁比作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而满城的风絮、梅雨都成了贺铸眼中的“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2。

化平淡为生动比喻能使具体的形象变得优美动人。用比喻来对事物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例如,同样是雪,在吴均看来是像雾又像花,“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咏雪》);在苏轼看来,雪变成了杨花,“风力无端。

欲学杨花更耐寒。”(《减字木兰花》)《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4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4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同样形容雪,“盐撒空中”比起“柳絮因风起”,就显得逊色很多。可见,比喻用得不到位,会让诗词失色不少。

3。 化深奥为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比喻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 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情 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 例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比喻在这首诗中起了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在苏轼看来,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 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待鸿飞雪化,一切 又都不复存在。

然而,它毕竟飞过了,也就无悔了。

2.诗词的修辞手法明喻有什么特点

明喻,顾名思义,就是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其中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 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

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这两句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词中的明喻也不少,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 观《鹊桥仙》);“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天不 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等。

3.诗词的修辞手法借喻是怎么回事

借喻是一种比隐喻还要隐曲的比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比喻不露痕迹。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 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例如,“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此诗名为写松,实喻王复的品格,这 就是借喻。

又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这首诗更是借石灰来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 守而不惜粉身碎骨的决心。词中使用借喻的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 鸪天》);“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代人赋》),此句借此劝喻这位 “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少年可以到别处去寻觅知己。

4.诗词修辞手法陪衬主要有几种

诗词中的陪衬有以下几种:1。

用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诗词中常用衰败、萧瑟之景来烘托人的愁苦、伤感之情,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首联写了急风在高天中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不停哀号;深秋了,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一只鸟或许是因食物少,或许是跟鸟群失散,在急 风中不停地盘旋。

颔联写森林茫无边际,落叶在秋风中萧萧而下,长江滚滚 而来,奔流不息。作者写出了夔州满目苍凉的恢阔秋景,衬托出作者羁旅之 愁、孤独之感。

这种愁苦像落叶、流水一样排遣不尽,驱赶不绝,为下文作 者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流落他乡的伤感作了铺垫。2。

用美好之景衬托欣喜之情美好之景通常给人愉悦的感受,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

西湖水涨,春水满湖,水色天光,白云和湖面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抢占向阳的暖树来一展它圆润的歌喉,燕子琢 泥衔草筑新巢。

西湖边到处是绿毯似的嫩草,平坦修长的白沙堤两边垂杨拂 堤,人们在大好春光中骑马游玩。 当时作者在杭州任刺史做了一些足以** 的政绩,在政事之余常到西湖一带游赏,面对早春的西湖,作者的欣喜之情 流露于字里行间。

西湖勃勃生机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3。

用景色衬托人物例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用桃花的鲜艳来衬托少女的面色。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地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

本来已经很美的“人 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4。

以景物衬托景物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用“星星垂挂在远天”来衬托出平野的辽阔,用“月光涌动”来衬托大江在汹涌奔流。5。

以人物衬人物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奎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写“小乔”这样的美人,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 这首词也用了反衬的手法,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 的年老无为。

5.诗词修辞手法比拟是怎么回事

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也就是说把一个事物当成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 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 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王希杰《修辞学通论》中说:“比拟,向来是一个独立的辞格。

但是,如果从本质上看,比拟其实就是比喻的一种。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把人 当成物,把物当成人。

为什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把甲当成乙 呢?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 或者是说写者主观心理上的一种情绪。 ”可见,从本质上讲,比拟确实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一种。

但比喻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是比喻可以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 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而比拟重在“拟”,且本体必然出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