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克萨之战雅克萨战役是17世纪中叶中俄之间因边境冲突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在清朝初年,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并进军黑龙江流域,几次被清军击败,但由于东北人烟稀少,一旦清军回撤,俄人又卷土重来,在黑龙江流域建造尼布楚城(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现俄罗斯联邦阿尔巴津)。 康熙时俄国人还在不断侵扰黑龙江流域,并煽动当地酋长索伦叛附,康熙震怒。几次交涉未果后,康熙于1685年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15000士兵围攻雅克萨,焚毁木城,俄军40多人投降,不愿回国,被编为康熙俄裔近卫军。 清军回防后,俄军重回,又重建土城。1686年夏,萨布素率领清军重新攻打雅克萨,久围不下。时彼得大帝派特使在尼布楚和中国议和,清军增兵20000。俄国当时正和瑞典争夺芬兰,无暇东顾。最后达成和议,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俄军撤出雅克萨,毁掉雅克萨城,划定中俄边界。 2.有关雅克萨战役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 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秦汉以后各朝均在此设官统辖。 清朝建立之后,继续对这一地区行使管辖权,加强统治。除设盛京将军(驻今辽宁沈阳)、宁古塔将军(驻今黑龙江宁安)和黑龙江将军(驻今黑龙江爱辉)外,还把当地居民编为八旗。 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吉林、黑龙江将军所辖的各镇,在沿江重要地区建立船厂,设置仓屯,陆上开辟台站驿道,发展水陆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强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俄国直至16世纪时,仍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中国相隔万里。 16世纪初俄罗斯统治者由欧洲一个不大的公国,逐步对外侵略扩张。明崇祯五年(1632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亚库次克城,作为南下侵 略中国的主要基地。 从此,它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沙俄雅库次克长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 拿河下行南侵,于这年冬天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领土。 十一月,这些侵略者到达精奇哩江(今结雅河)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后,四出抢掠,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被黑龙江地区人民称为“吃人恶魔”。次年夏初,精奇哩江解冻后,这伙匪徒闯入我国东北部最大的内河黑龙江,沿途遭到我国各族人民的抗击。 清顺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领残部经马亚河、阿尔丹河进入勒拿河,逃回雅库次克。波雅科夫回去后扬言,只要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 波雅 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 当局的重视和赞许。顺治六年(1649年),雅库次克长官派哈巴罗夫率兵70名从雅库次克出发,于这年末侵入黑龙江,强占我国达斡尔头人拉夫凯的辖区,其中包括达斡尔头人阿尔巴亚的驻地雅克萨城寨(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遭到当地人民的抵抗。 哈巴罗夫将同伙交由斯捷潘诺夫率领,自己回雅库次克求援。次年夏末,哈巴罗夫率领138名亡命之徒,携3门火炮和一些枪支弹药,再次侵入黑龙江,强占雅克萨城,不断派人四出袭击达斡尔居民,捕捉人质,掳掠妇女,杀人放火。 九月底,哈巴罗夫又率领侵略军200余人,侵入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我国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 强占城寨,蹂躏当地居民。英勇的赫哲人民奋起抗击,并请求清政府予以支援。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清政府令宁古塔章京(官名)海包率所部进击,战于乌扎拉村,打死沙俄侵略者10人,打伤78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宁古塔都统沙尔瑚达率战舰40艘同侵略军激战于松花江下游,歼敌270人。 顺治十七年(1660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水军破敌于古法坛村,斩首60余级,溺水死者甚众。 3.关于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资料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沙俄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在边疆人民奋起抵抗下,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复过雅克萨。并曾多次敦促沙俄进行谈判,可是俄方却置之不理。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五千人,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5月25日在凌厉的攻势面前,侵略军被迫投降,答应撤退,但当清军一离开,又偷偷开进雅克萨城重建据点。第二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侵略军头子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十一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 两国在雅克萨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后于1689年8月27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戈洛文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佟国纲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内容为: ①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②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③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④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⑤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⑥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根据此条约,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 1693年,俄国派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拜九叩礼,康熙皇帝非常高兴,特准俄国在北京建“俄馆”,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其他国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 评价: 中俄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它遏止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现在,中方一般给予《尼布楚条约》正面评论,认为该条约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常边界条约,是平等条约。而俄方一般则不这样认为,认为后来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才是真正的平等条约。 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在该条约中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该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俄罗斯在中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和平谈判而签订的边界条约。 4.雅克萨之战是一场正义之战吗雅克萨之战,是指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 一次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它也是一场反对侵略者的正义之战。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后,随即着手解决驱逐沙俄的问题。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四月 二十八日,康熙帝命令彭春、郎谈、萨布尔3人率领满、蒙、汉3000余人分批抵达雅衷萨, 要求沙俄督军托尔布津立即撤军,但受到拒绝。 五月二十五日,一队沙俄军队企图冲入城内 救援,被林兴珠所率领的400名藤牌兵团团围住,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与侵略者周旋恶战,为 收复雅克萨屡立奇功,奇怪的是藤牌兵居然无一人死于战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清军当晚以炮火攻城,次日,郎谈又在城下堆放柴火,预备焚城,俄军大惊失色,托尔布 津在无可奈何之下,乞求投降。 康熙帝降旨,饶恕他们的罪过,让俄军撤军回国。清军毁掉雅 克萨城之后,撤回到瑷珲。 托尔布津获悉清军撤回瑷珲后,于七月又回到雅克萨,重新筑城。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五月二日,索额图奉命离京赴俄国谈判。 离京之前,康熙帝谕 示: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游以及通向此江的一河一溪都属于我方。 中国代表领侍卫 大臣索额图与俄方代表御前大臣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在尼布楚开始进行边界谈 判,俄方代表提出以黑龙江为界的无理要求,被中方代表断然拒绝,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谈 判斗争,双方在七月二十四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一次自卫之战,是一场正义 的战争,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有效遏制了沙俄对我国的 侵略野心,使我国东北边境在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了安定。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由材料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可知,这是戚继光的名言,他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所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2)由材料二“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可知,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所以得到康熙帝等人的高度赞扬.(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4)据所学知,雅克萨之战后,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故答案为:(1)戚继光.他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3)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4)《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