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描写敬亭山的诗句有什么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2.关于敬亭山的诗游敬亭山诗 作者:谢朓 年代:南北朝 兹山亘百里。 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 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 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 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格。 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兹理庶无睽。 贡安国 贡安国在敬亭山翠云庵题诗云:“小阁虚岩畔,回溪古桧端。朝辉开净域,秋色在雕阑。花鸟图书出,溪山云雾看。夕阳宾主罢,聚乐到骚坛。” 3.古代写敬亭山的诗词有哪些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由宣城泛湖东下》 陈毅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蛙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饮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4.写敬亭山百看不厌的诗句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5.独坐敬亭山的诗意诗意:本诗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反映了诗中寂寞失落的愁绪。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扩展资料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独坐敬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