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两孙随白头翁是谁的诗句山 村 戴复古 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字式之。天台黄岩南塘(今属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人。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出生于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终身布衣,浪游江湖,“凡空迥奇特荒怪古僻之迹,靡不登历”。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 二、谁知道代悲白头翁诗的全文.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三、代悲白头翁诗词代悲白头翁⑴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⑵。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⑶,更闻桑田变成海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⑸。 光禄池台文锦绣⑹,将军楼阁画神仙⑺。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⑻?须臾鹤发乱如丝⑼。 但看古来歌舞地⑽,惟有黄昏鸟雀悲。[1] 四、关于药材的诗句《水调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五、有关天门冬的古诗二诗词《当归入见天门冬》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诗句:当归入见天门冬 出自:《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 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 与山久别悲匆匆,泽泻半天河汉空。 羊王不留行薄晚,酒肉从容追路远。 临流黄昏席未卷,玉壶倒尽黄金盏。 罗列当辞更缱绻,预知子不空青眼。 严徐长卿误推挽,老年挥翰天子苑。 送车陆续随子返,坐听城鸡肠宛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