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龚自珍的诗句

1.关于龚自珍的古诗

关于龚自珍的古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病梅馆记》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四)》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漫感》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夜坐二首》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咏史》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远志》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西郊落花歌》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浪淘沙·写梦》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梦中作四绝句(之二)》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又忏心一首》

其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秋心三首》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赋忧患》

2.龚自珍描写老师的诗.17921

《已亥杂诗》中第五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作者从小就在北京读书,又在北京考中进士做官,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的理想所在.现在,他被迫离京,心情是多么复杂呀!黄昏日落的惨淡景象,天涯海角的遥远距离,使他的离愁更加浩大而沉重了.诗的后两句,诗人将笔锋一转,即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多么新奇的诗句.在古人眼里,凋谢飘零的落红,总是引起叹息和伤感的“无情物”;然而作者却看到它有情的、积极有为的一面,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3.龚自珍的所有诗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

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

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

同年,他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

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

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

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

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

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

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艰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和时代学风所囿。

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以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的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注兹”,平均贫富。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

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

主张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其目的是“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