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云作家

1.《霓裳羽衣序》的原文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霓裳羽衣歌

【内容】: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扌压)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

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中序擘(马砉)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

也。]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上咸下角)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其母抱之,霏微若

烟雾散空。]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娟、态,苏妓之名。]

2.山西杏花村的来历

《旧唐书》载唐代制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地区在唐代有著名的郭栅镇,郭栅镇地处要冲当设乡长,位于今杏花村的东南方向二里处,古杏花村当属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元代,到明代出现了尽善一名。

明代实行里甲制管理地方事务,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杏花村地区被划为尽善北里和尽善南里,尽善北里辖11村,尽善南里辖3村。明清时期杏花村属于尽善北里,里长可能就住在杏花村。

这就是说,明初尽善不是村名,只是里甲名号,当时因为人口稀少,自然村没有行政村的概念,单户可成独村,三户可称小村,村落是很不稳定的,所以明清县志多只记里甲名。由于明初里名“尽善”的设置,渐渐的才有了个尽善村,万历《汾州府志》汾阳堡寨中已有尽善南,尽善北,尽善镇。可见大约在万历年间有了尽善村的概念,并且取代了郭栅镇的地位。

尽善里名的起因,是在明洪武年间,因“旌善亭”转化而来。明史记载,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设申明亭处,也必设旌善亭,县治之有图者,也多半标明二亭的所在。事实上汾阳除杏花村镇外别的地方没有关于申明亭的记载,旌善亭南名为尽善南里,旌善亭北为尽善北里,渐渐的演化出个尽善村。无独有偶,著名的灵石县王家大院静升村,也是由旌善村演化而来。明清时期里与村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在很多明清里名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尽管如此,我们从别的资料中还是能证明明代和清代山西杏花村地名依旧在使用。最好的史证是《山西实业志》光绪初年的义顺魁酒坊和光绪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标明产地是:杏花村。其他诗文证书就多了,其一,现杏花村留有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笔,“得造花香”,古人写字与今方向不同,所以应该念作“香花造得”,香花当指杏花。其二,清代《汾阳县志》录清人曹树谷的《汾酒曲》诗:甘露堂荒酿法疏,空劳春鸟劝提壶。酒人好伴行春马,曾到杏花深处无?“杏花深处”当指杏花村。其三《申明亭酒泉记》清·申季庄“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为最。唐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皆为此也”。也强调杏花村。其四,古代民谣唱的“汾州府,汾阳城,离城三十杏花村”和“尽善尽美杏花村”,也都提到杏花村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