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比较欢快的有哪些如梦令 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 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 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如梦令 不见玉人清晓,长啸一声云杪。 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 奇妙,奇妙,半夜山空月皎。 浪淘沙 拍手趁西风。惊起乖龙。青山绿水古今同。唯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 一点落金钟。浑似虚空。道人不住有云峰。但是人家清酒瓮,行处相逢。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清平乐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 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 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浣溪沙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2.宋词中比较欢快的有哪些如梦令 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 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 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如梦令 不见玉人清晓,长啸一声云杪。 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 奇妙,奇妙,半夜山空月皎。 浪淘沙 拍手趁西风。 惊起乖龙。青山绿水古今同。 唯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 一点落金钟。 浑似虚空。道人不住有云峰。 但是人家清酒瓮,行处相逢。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清平乐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 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 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浣溪沙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求几首欢乐的宋词.如梦令 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 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 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如梦令 不见玉人清晓,长啸一声云杪。 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 奇妙,奇妙,半夜山空月皎。 浪淘沙 拍手趁西风。 惊起乖龙。青山绿水古今同。 唯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 一点落金钟。 浑似虚空。道人不住有云峰。 但是人家清酒瓮,行处相逢。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清平乐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 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 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浣溪沙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4.李清照的诗句有啊,她前期的词有很欢快的,比较著名的,就是下面这个: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对在山东原籍一次野游所作的小令。关于它的写作背景,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六岁之前女词人是居住在原籍(六岁那年女词人随父亲居住卞京),所以有可能是孩提时代的一次野游的记录;也有人认为,从“沉醉”二字看,是因为喝酒而忘记回家的路,而六岁那么小的年龄不可能有“沉醉”的机会,所以推断这里记录的因该十五岁束发之后的某一次野游,而且是女词人在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这段时间,或者是在朋友的唱和中,或者是与丈夫呢喃时追忆往日的趣事,乘兴而做的。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尝记”是“曾经记得”或者是“记得曾经”,这说明是一首追忆往事的小令。 “溪亭”是泉名,在山东济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日暮”指天色已经很晚。 “沉醉”二字,许多读本认为是指女词人喝醉了,所以误了回家的时间,甚至有的朋友认为这里的“沉醉”二字与后面的“惊起”句,是一种男性的豪放,是女词人与“须眉”匹敌的作词风格的体现,更有的朋友认为这就是曾经有人误将词词归在苏轼笔下和误传是吕洞宾所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设想来理解这曲小令,我觉得,女词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实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 试想想:不管是她五、六岁时的经历,还是十五、六时的经历,这两个年龄段都还是属于“孩子”的范畴,因为贪玩而忘记回家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 何况女词人生性就对美的东西有一份特别的敏感,看见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时间,“沉醉不知归路”是意料之中的。 作者仅仅是以这样一种语气,把读者,或者是当时脱口吟出这些词句时,用这样的起笔引起“听众”对自己追忆的故乡美景的兴趣,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也是女词人对家乡景色的爱恋与怀想。 也为了加重语气对“年轻时期”或者说是“孩提时期”那一次难得的出游的描述,为下文的误入荷丛做伏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一个古代的女子,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有舟可摇,有荷可赏的美丽的湖中游玩,那更是难得的机会。 看到蔚蓝的天,碧绿的湖水,还有一湖的摇曳多姿、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在闺门中无法体味的,于是女词人“沉醉”,被景色沉醉,也没自己快乐的心情沉醉了。这里我们做一下想象:女词人在荷丛中摇着小舟,东看看西瞧瞧,眼睛里有好奇更有惊喜,或者还带者几分淘气……当她不经意地发觉太阳快要下山了,才感觉自己似乎是在荷丛中迷路了,这时又多了几分焦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争渡”一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也许因为这次的晚归而被断绝以后出游的任何机会呢。 心里一着急,手便加快了动作,浆划得快了,“争渡”一词自然而形象,恰倒好处地写出了女词人当时的焦急心情与她动作的紧张模样。岂知,紧张中又来了惊喜,作者用“沉醉”“误入”已经告诉读者,溪亭这个地方的迷人了。 接着,“争渡”惊起的一群水鸟,把整首词的意境和气氛都推到了顶点。那一群在荷花丛中突然惊飞四散的水鸟,给急着回家的“迷路游人”带来突然的“惊悸”,惊悸之余又是欣喜与欢畅。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女词人“啊”的一声惊叫,接着,又大声欢叫:“哇!好多水鸟啊!” 少女的淘气、贪玩、好奇以及词人在追忆中流露出来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在小令的寥寥几笔中层层递进,到最后的顶峰嘎然收笔,表现得如此的酣畅淋漓,叫读者不得不拍案叫绝! 。 5.表达欢乐的诗词歌赋有哪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此诗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