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茶禅的诗句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唐)陆容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一开始,茶、禅、诗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因子之间便结有不解之缘。“茶”在上古写作“荼”,如《诗经·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认为,“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研究者多以为中国饮茶之习始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隋唐,大致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诗歌的兴盛历史相表里。 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僧人与喜好谈玄论道的士大夫是实际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如魏晋时期的名士、名僧刘元真、支孝龙、法祚之辈,往往在修禅论道中以茶助兴,又往往将自己的感悟发之于诗歌,茶与佛教、诗歌开始结下不解之缘,茶禅渊源尤甚。《晋书·艺文志》记载,僧人单道开在山中坐禅,夜不倒单(昼夜不卧),不食五谷杂粮,每天只吃由松姜等制成的药丸数粒,饮茶苏一二升而已。 唐代佛教寺庙更是常常举办茶宴,谈佛理,论茶道,佛法妙理与茶道清虚渐渐融为一体。自“三武一宗”法难之后,农禅并举的禅宗一枝独秀。 地处偏僻山区的禅僧大多务农为生,他们种植茶树,精心研习制茶、烹茶之术。刘禹锡曾有诗形容禅房制茶过程云: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中国很多名茶由是创始于寺庙,如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寺,顾渚山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白鹤寺,龙井产于杭州龙井寺,黄山毛峰产自云谷寺,大红袍出自武夷天山观。 另外还有四川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可谓“天下名茶僧占多”。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 史书上也多有唐代皇室赏赐佛门茶饼的记录,如唐德宗曾赏赐奉诏译经的印度高僧智慧大师“茶三十串”,日本名僧圆仁到五台山,朝廷曾赐茶一千斤,可见茶是佛教丛林仪轨中重要的供养品。唐宋禅宗语录中出现诸如“吃茶去” (赵州)、“吃茶、珍重、歇”(百丈)、“饭后三碗茶”等机锋公案,在“茶风”盛行的禅宗丛林中自然便是寻常之事了。 丛林中向有茶具“三德”之说: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又有“三饮得道”的说法:一饮涤昏昧,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明代茶道大家童承叙有《试茶诗》云: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 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论。诗中有茶,茶中有禅,盖诗为心思轻灵的体悟,茶为至清至纯之味,禅的“平常心”讲究淡泊宁静、清净自然,三者颇有相通之处。 唐代卢仝《寄新茶》一诗对茶的“助修”、“养生”的功用有更夸张的说法: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串,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中国古代许多茶馆里面悬挂的“卢仝七碗”的匾额,便由来于此。元稹的一首“宝塔茶诗”则是最有特色的: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诗先说茶的外形,再说到饮者、茶具、环境、时间、功用,非常的雅致,可谓诗中有茶味,茶中有禅意。 总之,自唐宋以来,茶、禅、诗因为其内在境界上的相近而逐渐融合在了一起,茶、禅、诗一味,其味无穷现代也不乏有艺术感染力的茶诗。在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中,**、**等伟人也对茶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著名诗篇。 **委员长一生南征北战,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高寿九十多岁;他长年饮茶的生活习惯对其长寿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喜欢饮庐山云雾茶,并为此曾在庐山上写了下面一首饮茶诗。 《茶诗论长寿》 作者:** 庐山云雾茶, 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 延年益寿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是个爱茶并且长寿之人。他的一首《吃茶(五绝)》,将茶、禅深意简洁明快地表现了出来。 诗中内涵丰富,非常贴切地引用了唐代卢仝“七碗茶”的诗情和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意,堪称是茶禅诗中的佳作。 《吃茶(五绝)》 作者: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茶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最平易近人。 平民百姓有诸多艰难困苦,借酒消愁易惹祸端,还不如借茶清理心绪,抒发情绪,于是好诗就随茶香悠然飘出。现摘录一首现代茶诗供鉴赏。 张错所作的《茶的情诗》很有韵味,把泡茶饮茶中的寻常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并由。 2.有关茶的诗句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一叶知秋zd 以下是关于茶的诗: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名)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詹同)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唐寅)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浦瑾)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苏轼)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同)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苏轼)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茶映盏毫新乳上,琴 3.求几首关于茶,莲和寺的带有佛教韵味的五律诗,要平仄帮你找过啦,五律,有平仄,佛韵嘛。 顺便找了点五言的,因为寺的诗句有点少。希望没有多此一举、本人才学肤浅恐怕你要筛选一下了:茶:1、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2、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3、茶磨二首 [宋]梅尧臣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 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 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 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4、茶爽添诗句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5、茶灶 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6、山寺喜道者至 佚名 闰年春过后,山寺始花开。 还有无心者,闲寻此境来。 鸟幽声忽断,茶好味重回。 知住南岩久,冥心坐绿苔。 7、夏日闲居 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莲:1、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2、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3、采莲 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4、采莲曲 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5、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6、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7、折荷有赠 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寺: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2、遗爱寺 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3、云居寺孤桐 白居易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4、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5、游天竺寺 崔颢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涧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自己整理的。 如果还想要我继续找。 4.有关‘茶’的诗句,三个茶诗妙句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5.与佛有关的诗词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 6.关于茶文化的诗句一 诗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茶。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 7.关于佛祖的诗句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8.有关茶的俗语或诗句一、有关茶的俗语: 1、年头三盅茶,客符药店材无交家。 ——福建福安 2、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藏族 3、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 4、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 ——赣南客家 5、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族 二、有关茶的诗句: 1、暮雪 清代: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 译文: 黄昏日暮之际降雪,显得格外寒冷。 此时有长老高僧讲经说法,经堂坠天花,寺外坠雪花,岂不相映成趣。 大须公写自己临帖,烹茶,却是自得其乐。 这样的时候,自然愿意早点关上庙门,免得客来打扰。 2、阮郎归·立夏 未知:张大烈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译文: 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 3、定风波·暮春漫兴 南宋:辛弃疾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译文: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5、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9.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10.有关佛法的诗句如梦幻泡影,亦如露如电露。 (金刚经) 经典禅诗欣赏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