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蒲棒的诗句1、《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宋 苏辙 平湖近西垣,杖屦可以游。 偶从大夫后,不往三经秋。 盎中插蒲莲,菱芡亦易求。 闭门具樽俎,父子相献酬。 2、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2.谁有曹文芳的《香蒲草》急原文:夏天是我们儿时一年之中最诱人的季节,夏日里,溾水河是孩子们嬉戏的好去处。 文静乖巧的女孩子们,洗完衣服不愿离开,总喜欢找个由头呆在河边,喜欢扯个荷叶戴在头上,手剥着莲蓬,坐在“埠头”上,把一双双光脚伸进清凉(亮)的河水里逗着小鱼玩。 男孩子们就调皮多了。 每天午后,男孩子脱得精光扑通扑通跳进河水里打水仗、表演跳水、比赛凫水、打水漂……兴致来了竟将身体涂满淤泥,然后再用蒲叶编织成蓑衣披在身上,头顶柳条花环,毫无顾忌地戏水,还不时地钻到水里捉小鱼、小虾。清脆的笑声夹杂着在水里四处游弋的大白鹅嘎嘎嘎的叫声回荡在淙淙的河面上。 河底和香蒲周围生长着茂密的水草,水中游鱼嬉戏,历历在目。在蒲草丛中觅食的野鸭,受到孩子们的惊扰,咯咯咯地叫着腾空飞向了远方。 有水性厉害的男孩子学会了踩水,会应女孩子们的要求,踩着水帮她们去摘蒲棒儿。 玩累了就躺在河边小树林里用蒲叶搭的小房子里面睡觉,蒲叶铺满地如柔软的地毯,然后将摘来的嫩蒲花轻轻地放入嘴里,慢慢地嘴嚼着蒲花微微的甜、淡淡的香。 有时候,我们常常玩得忘记了上学,当老师和家长跑到河边找到我们时,总是分不清河面上谁是谁家的孩子,我们个个胆战心惊的乖乖地从水中爬上岸来,女孩子一般可以受优待,我们到学校去罚站写检讨也是家常便饭。 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河里戏水,戏水的时候就爱摘蒲棒儿。 大人们为了阻止我们去玩水,总吓唬我们说,蒲草是仙草儿,有灵性的。有蒲棒儿的旁边就会有水蛇,水蛇在旁边保护着它呢!我们有些害怕,但害怕和喜欢纠结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喜欢的份量占了上风。 时间久了,又想,怎么老看不见水蛇的踪影呢? 后来听传说,蒲草儿原是天河岸边上的一种仙草。王母娘娘的七闺女下凡人间前,曾在天河岸边停留,在天上人间与人间爱情之间取舍难定,最终还是仰慕人间温情,珍惜与董永朝夕相处、相聚成欢的情爱,而私自下凡……七仙女下凡前,鞋边无意粘了几粒蒲棒上的花籽儿。 从此,蒲草儿在人间随风而飘,见水生根。 现在想来,用这个传说来说明蒲草的来历,应该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 但是,从这个美丽的传说里面,折射出村民们那种朴素、善良、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小时候,溾水河的两边,到处长满了这种蒲草儿。 心随情生,草随人长。尽管那时候物质匮乏,却有蒲草在心中铺成满满的希望啊! 香蒲草是一种水泽野生植物,旧时在江河、大沟、小溪、池塘、湖荡、滩涂和潮间带水域内,到处可见到它的身影。 不知何时,河边的蒲草儿,竟然在不知不觉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起初,村民们忙于农活,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蒲草儿熟视无睹。 现在,他们的生活富裕了,等我再回到家乡,想起蒲草儿时,悄然发现只能依稀想起从前那个美丽的传说了…… 如今,蒲草儿早已不知去向,蒲棒儿也成了我们儿时的回忆。整个溾水河河床裸露,乱石成堆,树根朝天,水葫芦泛滥,一派荒凉景象。 进入雨季,洪水滔滔。雨季过后,人们毁河取砂,满目疮疤。 现在溾水河这个名字,是否还有人想起?其实蒲草儿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名字,叫水烛花。水烛花这个名字,是否还有人记得呢? 香蒲草花穗上部的花儿是雄花儿,花穗下部的花儿是雌花儿,村里人平常所说的蒲棒儿,其实指的就是雌花儿。 蒲棒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果实。 我不由得由蒲棒儿联想到香蒲草儿,由香蒲草儿联想到河边的村庄,由村庄联想到了童年最亲密的伙伴们,还有她,就像香蒲草儿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和回忆,至纯至美,隽永动人,只可惜这些和我的童年一样,已流逝在风中…… 记得当河面冒出无数支紫红紫红的芦尖,鹅黄鹅黄的蒲条芽儿来,要不了几天蒲草儿就会伸展着柔美的长叶,蓝蓝的天下朵朵白云,和风吹来,成片的蒲叶伴着绿色浮萍缓缓荡起,仿佛整个河床都在摇动飘荡。 我特别喜欢在雨后抚摸香蒲叶,那飘摇灵动秀美的摇曳,那轻盈飘逸的舞姿,宛若来自乡间的少女那样纯情、温柔、楚楚动人,又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女那样高雅、脱俗、纤尘不染。那温婉的香蒲草儿,美的让人心碎,心里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 每年四月,蒲花初开之时,香蒲就会从叶子中间抽出一根根细长的花茎,在花茎顶端长出一个深褐色的绒布裹成的并蒂花苞,大小像一根未点燃的蜡烛,握在手里像棉花一般蓬松而轻柔。用手指轻掐下一小撮,放在嘴边轻轻一吹,那蒲绒轻柔地摇摆着尽情地舒展着身躯,顷刻间飞向空中,在空中如白色飞絮漫天飞舞、旋转、飘扬,最后飘飘摇摇地撒落在大地上。 夜晚乘凉时,大人总会先点燃上一根根香蒲棒,火苗上来了再把火吹灭,让蒲棒慢腾腾地冒着清烟来薰蚊子;夜晚坐在母亲的身旁背诵着古诗,心中却想到是那柔弱而随风摇曳的蒲絮。我和小伙伴们常常顽皮的拿着燃着的毛茸茸蒲棒,手用力地转动着,蒲棒忽闪忽闪的光亮划出了一个个弧线般的美丽光环。 夜晚,在那个小小的村落里,人们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中,人们的理想飞翔在田野上,天空充满了耕耘过的泥土气息和风干后香蒲草的味道。 现在的蒲草是没有多大用处了,只能当野草烧掉,很少有人再将。 3.什么是蒲叶蒲叶,一般有水的地方长的都有,较为常见。 pú【名】(形声。从水丱,浦声。 本义:植物名。香蒲)同本义〖cattail〗蒲,水草也。 可以作席。——《说文》有蒲与荷。 ——《诗·陈风·泽陂》共其苇蒲之事。——《周礼·泽虞》。 注:“以为席。”男执蒲璧。 ——《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 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柳(比喻身微低贱);蒲草毛窝(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帆(用蒲叶编成的船帆)菖蒲〖calamus〗。 如:蒲节(端午节);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练(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蒲艾(菖蒲与艾草)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bigcatkinwillow〗不流束蒲。 ——《诗·王风·扬之水》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蒲杨(蒲柳)用草盖的圆顶屋〖coveringofthatchedcottage〗。 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樗蒲〖dice〗。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 如:蒲戏(樗蒲之戏);蒲弈(樗蒲之戏)同今“葡萄”〖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古邑名〖Puprefecture〗春秋卫地,战国属魏。 在今河南省长垣县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姓。如:汉有蒲昌、蒲遵蒲pú【动】伏地而行〖crawl〗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蒲棒,蒲棒儿púbàng,púbàngr〖cattail'sspike〗〖口〗∶香蒲的花穗,形状像棒子蒲包púbāo〖cattailbag〗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蒲草púcǎo〖thestemorleafofcattail〗香蒲的茎叶,可供编织用蒲墩儿púdūnr〖cattailmat〗用香蒲叶、麦秸等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农村中用作坐具蒲服púfú〖sitontheground〗以跪姿坐于地上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 ——吕淑湘《语言的演变》蒲公英púgōngyīng〖dandelion〗多年生草本植物(Taraxacummongolicum),全株含白浆,叶丛生,花黄色,果实褐色,上带白色软毛,可顺风飘散,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蒲剑pújiàn〖sword-shapedbagofaromaticherbshungoverdoorstepontheDragonBoatFestival〗指菖蒲叶,形似宝剑而得名蒲节Pújié〖DragonBoatFestivalonthefifthdayofthefifthlunarmoon〗端午节,因旧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而得名蒲剧pújù〖PuzhouoperaofShanxiProvince〗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西省南部地区蒲葵púkuí〖Chinesefanpalm〗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明·魏学洢《核舟记》蒲柳púliǔ〖bigcatkinwillow〗落叶灌木(Salixgracilistyla),秋天早凋,也叫水杨,用来比喻或自谦身体衰弱蒲柳常质,望秋先零。 ——《晋书·顾悦之传》蒲扇púshàn〖palm-leaffan〗用香蒲叶做成的扇子蒲式耳púshì'ěr〖bushel〗英美制计量单位,计量干散颗粒物的体积时用,一蒲式耳合8加仑蒲松龄PúSōnglíng〖PuSongling〗(1640—1715)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家境贫寒,熟悉民间疾苦,留意采集民间传说异闻,呕心沥血数十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通过谈狐说鬼等形式,批判社会、政治蒲团pútuán〖rushcushion;cattailhassock〗一种圆垫子,用香蒲草、麦秸等编成蒲苇púwěi〖cattailandreed〗香蒲和芦苇蒲苇纫如丝。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妾当作蒲苇。蒲线púxiàn〖whitevilligrownonthefemaleflowerfringeofcattail〗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可用来填枕头芯1 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 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 得到蒲姓。 2 同样源于蒲草。 传说古时西羌族的酋长的家中有一个池子,其中生长的蒲草长约五尺,节子象竹节一样,人们于是把酋长一家称为蒲家,后来他们家也以蒲为姓。 3 来源于封邑名。 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于是他的子孙就把蒲作为自己的姓氏。「蒲」是一个动词,原本应作「浮」,有游荡的意思。 在香港,很多时下的年青男女都喜欢过夜生活,的士高啦、酒吧啦、派对啦,各式其色,各自各精彩。 「蒲」就是用作形容年青人晚上到此等场地留连消遣。 「出口黎蒲」或「去蒲」亦有同样意思。 另外,「蒲头」就是指「出现」的意思。 若某人经常不出现,像失了踪似的,你就可以用「成日(经常)唔(不)蒲头」来形容他。4、蒲叶可以编织,可以编织成凉席,蒲包(抗洪抢险中用来装泥沙也不错),蒲鞋等;蒲根可以食用,又名蒲儿菜,是淮扬菜系中的一道美食,可以在江苏淮安等地吃到;蒲的花形似一根海绵棍子,俗称蒲棒棒,过去没有蚊香的时候通常用点燃晒干的蒲棒棒来驱蚊,效果不错。 4.棒有什么词语棒球、 棒子、 棒棒糖、 电棒、 棒棒鸡、 狼牙棒、 棒槌、 冰棒、 当头棒喝、 接力棒、 魔棒、 棒子面、 指挥棒、 铁棒磨成针、 棒打鸳鸯、 哭丧棒、 当头一棒、 杀威棒、 玉米棒子、 三棒鼓、 铁棒、 蒲棒、 棒喝、 撬棒、 大棒政策、 棍棒、 棒冰、 三棒、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棒操、 夹枪带棒、 炭精棒、 谢谢采纳 5.蒲字可以组什么词蒲字可以组什么词 : 蒲扇、 蒲柳、 蒲包、 蒲节、 蒲绒、 蒲草、 蒲葵、 蒲剧、 蒲棒、 匾蒲、 旌蒲、 伊蒲、 蒲鲸、 蒲苏、 蒲车、 蒲萄、 团蒲、 菰蒲、 蒲艾、 蒲平、 蒲鲊、 鞭蒲、 蒲伏、 蒲质、 蒲筵、 蒲鞭、 蒲人、 蒲簺、 箑蒲、 蒲荐、 6.请你说说你对白洋定的印象白洋淀印象 张婧 对于白洋淀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孙犁先生笔下的《荷花淀》,语文课本中一知半解的文字,儿时书声朗朗的记忆。常常听祖辈讲起关于白洋淀的往事,村前流淌的河水,挽起裤腿下河摸鱼的孩子,还有那一口浓重的河北安新乡音,何时听来,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念。外祖父至今也不吃鱼,即使逢年过节,家里买来再鲜嫩的海货,也不见他动上一口。只因小时候吃白洋淀的河鱼长大,每当河水泛滥的时候,遍地都是河里泛上来的鱼虾,农家人便以此充饥果腹,对于他们,那是一段艰辛而贫苦的岁月,不思量,自难忘,五味俱全。 在我的脑海中,白洋淀的水面不过是一道道窄而浅的沟渠,笨重的小木船费力地穿梭在芦苇丛林的水荡子中,伸手便可以够得到两边的苇叶。若许年后的今天,当我以故乡人的身份再次来到白洋淀,置身于这水天一色的浩淼烟波之中,感受着芦苇摇曳、残荷听雨的诗意,听机动船鸣镝的喇叭由远而近,与摇橹划破水面的声音交相辉映,过往船上的游客喊着当地渔民特有的口头语“撒了吧”相互问好……才不得不叹服地承认,这富饶、安逸的北国水乡真的已是今非昔比。 黄昏时分的白洋淀,淡远、空阔,静谧的醉人。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河面上,粼粼的水纹中闪烁着温暖的橙黄色。秋风中的芦苇垂下穗子,低语着一天的倦意,一池残荷,三两渔船,稀疏人家。木板铺成的小桥一直延伸向远处的凉亭,老人渡着清秀的渔家姑娘,船头悠闲地立着几只鸬鹚,收拾鱼网的夫妻笑谈着一日辛劳的收获……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让人浑然忘记了,这里也曾是上演过革命游击战的硝烟之地,那一望无垠的芦苇荡里,穿行过多少“雁翔队”,隐藏着多少智勇双全的“噶子哥”,而这些,都是我们不该忘却的纪念。 休闲岛的水上阁楼是我们住宿的地方,推窗便是大片荷花池,沉静的夜色下,听池塘里蛙声成阵,伴着幽幽的荷叶馨香入睡,梦里,或许还可以看到盛开过的荷花;清晨,水上的雾气很重,只能依稀看到近处残荷的轮廓,蔼蔼雾岚中,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淀,一片朦胧的乳白色,仿佛昨夜微醺的梦,未醒。 荷红苇碧,芦苇与荷花是白洋淀文化苑的主色调。芦苇不仅是当地别致的风景,也是用来编苇席、包棕叶、扎扫帚的“三件宝”。芦根、蒲棒更是上好的药材。遗憾的是,秋天的荷花已经残了大半,只有隐约可见的睡莲浮出水面,还有,岸边小贩吆喝叫卖的莲子、菱角。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固然新奇,只是清冷了些。不然,三千亩荷园映衬着满目芦苇,莲叶田田下,采回几朵带露的荷花插瓶,该是多么雅致的事情。 “自古白洋九河连,千里堤岸柳含烟。风动浩波怡倦目,荡舟偷闲学少年。”吟着古人留下的诗句作别白洋淀,心有不舍,期许来年再到故乡的时节,荷花正红,芦苇正绿,柳色正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