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托物言志的诗句托物言志的诗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描写托物言志的诗句托物言志的诗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有那些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 4.描写托物言志的古诗词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共12题19首)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5.关于言志的古诗的名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吴融) 楚虽三户能忘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富贵傥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顾炎武)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邵谒) 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蔡邕) 乐莫乐于返故乡,难莫难于全大节。(苏轼) 黄花古流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查慎行)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苏子卿诗) 故乡在千里,辽水复悠悠。(陈子昂) 洛阳城里风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 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顾炎武)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李贺)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曹植)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阮籍)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陶瀚)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白居易)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刘禹锡)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苏辙) 6.描写言志的诗句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3、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6、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骆宾王 7、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正始》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1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1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郑板桥 2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2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郑思肖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9、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30、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3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3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黄巢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 3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3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3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4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4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7.言志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其五)》)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其一)》)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