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好宋词一首

1.请推荐你喜欢的一首宋词

宋词里我最喜欢的当属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日晚雨停,蝉声凄切,长亭离别,执手际,相看间,心有万语竟无语,情何以堪?每念及此处心中酸楚凄凉愈胜往昔,诚是难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此去经年,后会难期,满怀凄凉无人诉。 或许就是因为坎坷仕途才成就了一代词家柳永吧?清新婉约,脱俗不羁的词风意境无人可及。

字字句句读来令人肠断,凝泪之悲尤胜落泪之愁!应是天降奇才不可复现了。 ——本人原创,谢绝转载。

2.一首好宋词

一剪梅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甜,也象水一样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闹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3.一首好宋词

一剪梅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

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

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甜,也象水一样清,磊落大方。

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

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闹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4.一首较好的宋词赏析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这首词,从“半月前头扶病”句来看,当是他所赋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词情凄惋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泪的奄歌惋唱,读来令人为这泪下。周之琦《怀梦词》中有和此调者,题曰:“道光乙丑余有骑省之戚,偶效纳兰容若为此,虽非宋贤遗谱,其音节有可述者。”故可知此调为纳兰之自度曲。 关于“咫尺玉钩斜路”,卢氏过世后灵柩暂厝双林禅院,约在阜成门外二里沟,与纳兰曾撰写的《渌水亭杂识》中明代葬宫人的“静乐堂”相距甚迩,完全可以称作“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此处解作“咫尺之外的宫人斜,也与此处——双林禅院一样,消受着荒烟蔓草,斜阳残照。”,庶当无误。)。

5.你认为宋词中哪一首最忧伤凄婉.让人潸然泪下

陆游的《钗头凤》一阙,哀婉缠绵,言言血泪,深为所动。

陆游的《钗头凤》词,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在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

6.推荐唐诗宋词现代诗各一首并说出理由快

唐诗:《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推荐理由: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宋词:《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推荐理由: 作者所歌咏的梅,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无依无靠,还遭到了风吹雨打的摧残。 面对险恶的环境,不幸的遭遇,这株令人同情的梅花却在盛开于枝头美丽无比的时候无意去争春、在雕落于地面以后沁人心脾久久弥香,透露着纯洁自爱、不同流俗的高贵品质。

这饱受摧残、孤芳自赏、化粉犹香的梅花,实际上是陆游的自我写照。 他出于爱国热忱,坚决主张武装抗金、收复河山,却一再受到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主和派的排斥打击。

但他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结合陆游的身世再读这首词,就会感到更加亲切。

那冷落、昏暗、风雨交加的环境,正是陆游处身其中的政治环境;那无意争春、听任群花忌妒的风度,正体现了陆游爱国无私、光明磊落、不屑于与投降误国的昏庸官僚们为伍的精神;化粉犹香的品格,正是陆游坚贞不屈、至死不移的崇高的爱国信念的写照。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本诗取决于写物的传神、比拟的贴切和寓意的深远,是有寄托的咏物词的成功代表。现代诗:《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推荐理由: 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意境幽婉而朦胧,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诗歌的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 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辞藻华丽优美,情感感人引共鸣。

它是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我至今仍是喜欢得不得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