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暑伏古诗词

1.入伏的诗 有关三伏天入伏的古诗有哪些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夏日游晖上人房》

【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夏日》

【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

不离一室中。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2.描写夏日烈日炎炎的古诗词有哪些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3.关于小暑的古诗词

1、《小暑开鹏翼》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2、《小暑金将伏》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3、《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4、《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5、《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4.有关小暑节气的古诗词诗句有哪些

1.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2.《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3.《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4.《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5.《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6.《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7.《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8.《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9.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10.《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5.何时暑伏何时暑头伏

入伏的日期可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计算。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为丙子日,其后的庚日有6月25日的庚辰日,7月5日的庚寅日,7月15日的庚子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是7月15日的庚子日,至此开始入伏。7月25日为中伏的第一天,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中伏是20天。

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4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如俗语所言“三伏不尽秋到来”、“秋后有一伏”。 这里所说的“庚日”是指依据“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

其中,天干由10个字组成,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由12个字组成,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个“干字”与每个“支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作为每天的名称,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6.请问暑伏从哪天开始

每年最热的一段时期,我们的先民通常称之为“三伏”。

按照规定,一伏为10天,头伏、二伏、三伏,有些年份的中伏为20天,所以每年的“三伏”或为30天,或为40天。 “三伏”的计算是这样的:初伏的第一日,为自夏至日起的第三个庚日;三伏的第一 日,为立秋日起的第一个庚日。

这里的庚日,是干支记法,干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的顺序是反复循环的,十天一循环。由于一年的天数,不是十的整倍数,故某年某月某日为庚日,而下年的同一日就不会是庚日了。

这就造成夏至日起的第三个庚日及立秋日起的第一个庚日,均为不确定日,前后变化在十日之内。 计算得知,每年头伏的第一日,在7月11日至21日之间,末伏的第一日,在8月7日至17日之间。

具体到今年-------- 初伏:7。20--7。

29 中伏:7。30--8。

8 末伏:8。9--8。

18 。

7.暑伏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而“三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呢?

“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现定:初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末伏的第一日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2014年06月21日【夏至】癸亥日。从此日数三个庚日,06月28日庚午、07月08日庚辰、07月18日庚寅,此日为入伏(初伏)。07月28日庚子,中伏。今年有两个中伏。08月17日末伏。08月27日(出伏)。

“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现定:初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末伏的第一日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2014年06月21日【夏至】癸亥日。从此日数三个庚日,

06月28日庚午、07月08日庚辰、07月18日庚寅,此日为入伏(初伏)。

07月28日庚子,中伏。今年有两个中伏。

08月17日末伏。

08月27日(出伏)

8.暑伏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而“三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呢?“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

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现定:初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末伏的第一日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2014年06月21日【夏至】癸亥日。从此日数三个庚日,06月28日庚午、07月08日庚辰、07月18日庚寅,此日为入伏(初伏)。

07月28日庚子,中伏。今年有两个中伏。

08月17日末伏。08月27日(出伏)。

2015年夏至日是6月22日,入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3日,8月8日立秋日。初伏10天,自7月13日至7月22日;中伏20天(因为夏至与立秋间有5个庚日), 自7月23日至8月11日;三伏(末伏)10天,自8月12日至8月21日;8月22日出伏。

“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