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琢磨

1.形容琢磨的词语

商酌、推敲、进退两难、犹豫不决、左右为难。

一、商酌 [ shāng zhuó ] 商量斟酌:此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文学作品示例:叶圣陶 《倪焕之》一:“他要请各位教员看,尤其巴望先与你商酌。”

二、推敲 [ tuī qiāo ]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词句。

文学作品示例:吴组缃 《山洪》二:“ 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三、进退两难【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

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出自】:宋·李靖《卫公兵法》:“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前进和后退都难,前进上不了城,退后后面又有军队的追赶【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近义词】进退维亟、进退为难、进退维谷、骑虎难下、势成骑虎、左右为难、进退迍邅、跋前疐后、不尴不尬、不上不下、不上不落、上下为难、羝羊触藩、上天无路、进退触篱、跋前踬后、进退失据、进退维艰、入地无门【反义词】无往不利、得心应手、毫不犹豫、进退自如、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四、犹豫不决【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平原君还犹豫不决。

【示例】: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畏首畏尾、首鼠两端、心猿意马、心神不定、沉吟未决、当机不断、瞻前顾后、三心二意、优柔寡断、徘徊不定、狐疑不决、意马心猿、迟疑不决、沉吟不决、三翻四复、举棋不定、当断不断、踌躇不决、游移不定【反义词】兵贵神速、壮士解腕、破釜沉舟、斩钉截铁、当机立断、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心弛神往、不加思索、不假思索、一锤定音、操刀必割、死心塌地五、左右为难【解释】: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为难,如何是好!”【示例】:千思万想,左右为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近义词】左右两难、束手无策、寸步难行、骑虎难下、一筹莫展、不间不界、跋前疐后、进退两难、不尴不尬、进退维谷、左支右绌、跋前踬后、进退失据、上下为难【反义词】一路顺风、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一帆风顺、称心如意。

2.讽刺死记硬背古诗的诗句

今古诗词路 作者:无证老诗机 年代:20分钟 古人诗词妙横生, 不求甚解终是空。

死记硬背乃初段, 活学活用方叫通。 绝句律诗韵调美, 乐府词牌回味浓。

提笔可作新诗稿。 张口能赋时下风。

继承绝非来复制, 提炼创造乃最终。 见题原创,因对出题题目有感,故写了这首十句的打油诗。

我估计楼主也是看了诗词大会所引发的情绪和观点。古诗死记硬背只是形而上学,不求其真意,会背会读而不会化用,不会自己创作,何来传承发扬。

只有在自己创作时,才会更深切的体会到诗词的伟大魅力。从平仄,从韵脚,从不同的格式要求,从精彩绝伦的对仗句。

从一点一滴的触摸到一丝一毫的领悟,诗词文化才会慢慢渗透到骨髓里。

3.文言文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

8、(1)①穷尽,用尽。

②到,等到。③已经。

④数篇,几篇。 (2)C 解析:(1)这四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能区分古今意思。

(2)A、介词,到。 B、比。

C、在。例句中的“于”也是这一意思。

D、对,对于。 9、(1)疑/皆冲口而成 (2)渊明/为小邑 解析:了解句子意思是标出停顿的前提。

(1)“疑”是动词,后面是它的宾语。(2)“渊明”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10、(1)(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解析:(1)译准“尽”“方”等词,补上主语。

(2)译准“但”“闲人”“耳”。 11、示例: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4.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二.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