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酒文化

1.酒文化的诗词

诗词与酒文化 作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文学也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几千年。诗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学类型,而我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写下了无数的诗篇,因而我国被誉称为“诗的国度”,我想并不过分。

而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璀璨的诗词篇章里,时时都有酒的踪迹,酒的典故。

而酒文化中也包括着无数的诗词歌赋。也因为有了两者的存在,我们的诗词,我们的酒文化才那么的醉人,那么沁人肺腑。

一、诗词与酒神精神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 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 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在此基础上,孕育了我国灿烂的酒文化。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对诗词的影响更是从古至今皆渗透其中。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特别是在诗词的篇章中,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历史。“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钱惟演《木兰花》),“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泪先流”(范仲淹《御街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凤栖梧》)。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词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词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

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文学艺术宫殿酒神的出没,使文学艺术之神的巨翅从来没停止过激情的扇动,也为我们浩瀚的诗词海洋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二、诗词对酒文化发展的渗透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

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 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

《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 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

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展于野,千里无鸡 鸣。

”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优无虑痛饮两杯。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

2.求作文,古诗里的酒文化800字速急

给你一片范文,字数要大于800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君子有酒,旨且多".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虽然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君子有酒,旨且多".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虽然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陶渊明,中古清高自洁的大诗人.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

3.酒文化,有酒的诗词

1、《客中行 》

唐 ·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2、《凉州词二首·其一 》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4、《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5、《请明日对酒》

高翥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

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4.关于酒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2、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 晏殊

3、何以解忧,为有杜康。—— 曹操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5、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7、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18、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

19、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

20、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

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

22、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23、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5.有关“酒文化(有意思的诗词,文化,词句都可以)现代社会与酒”

写“酒”的古诗名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曲》 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李白《行路难》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北宋-李清照《如梦令》 1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李清照《醉花阴》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 19、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北宋-苏轼《浣溪沙》 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 2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眺》 2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I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I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2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李白《客中行》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北宋-柳永《蝶恋花》 27、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 北宋-晏几道《醉落魄》 2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2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唐-杜甫《登高》 3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 。

6.唐诗宋词中酒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宋词中的酒文化 宋词中的酒 酒,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

词者钟爱之,或许是因为酒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吧,君不见,墨客骚人喜欢饮酒做诗,江湖侠客也喜以酒会客。酒既可以用来表达洒脱豪迈的胸襟,也可以用来表达黯然销魂的愁情别绪:久别重逢、金榜题名、花前月下,此等快意之时,焉能无酒?故人远去、无颜江东、孤身他乡,念此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浊酒 浊酒在宋词中俯拾皆是。

那么,什么是浊酒呢?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一种说法是,浊酒是指没有滤过的酒,或者因为技术不高,纯度不够,从而不够清澈。

也有说法,古代时候酿的酒都是米酒,里面大多有很多沉淀物,所以有浊酒之说。到了周代,就有了相对完善的制酒工艺,有了专门从事酿酒的人(酒人)和相应的官吏(酒正)。

此时的酒有三酒五齐之分。“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礼注疏》),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

“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周礼注疏》),五齐是五种不同成色的酒,泛齐为酒糟浮在酒中,醴齐是滓、液混合,盎齐是白色之酒,缇齐是丹黄色之酒,沉齐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

最初浊酒的典故约应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好友山涛劝他出仕说了自己的许多不便,然后说:“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嵇康以此表明自己不羡慕荣华富贵,只要有简单的物质享受,能够和子孙亲人安享天伦之乐即可。 由此不难知道,浊酒并非质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质量较差的酒。

这种浊酒,便成了物质生活简单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颇为广泛。一则可以反映恶境之下的悲壮情怀,二则可以描绘虽为浊酒却丝毫不减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则还可以体现慨叹美好不再的忧愁,等等。

——悲壮 浊酒在边塞词中多添了一份英雄气概。范仲淹在其著名的《渔家傲》一词中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荡气回肠之句,浊酒恰是边塞军旅生活条件低劣的写照,自是与家中的舒适无法相比。

在雄浑沉郁的词句中,在泾渭分明的对比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已过半百之年的老将军,端着一杯浑浊的酒,看着身边不能入眠的将士,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内心的沉郁一展无遗。然而边患未平,归去谈何容易?壮志未酬和思乡忧国的滋味一起涌上心头。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词中浊酒多表现的是悲壮与沉郁。

张孝祥的“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则更多的是边关将士的悲壮!镇守边关,唯有浊酒可以解心中为国征战的情愫,饮罢迎面而来的风也多了几分悲壮的色彩。其中的“一尊浊酒”用的便是范仲淹的典故,两相对比读来,边塞军旅生活的悲壮如同亲受。

——洒脱 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字一字读来,感受到的无不是作者乐观洒脱的情怀。

故友相逢,庆贺只需要一杯浊酒。故友知心,不在乎外在的形式,一杯浊酒就足以将所有的世事变幻一起饮下,这便是饮酒之人的洒脱、豪迈。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句“一壶浊酒喜相逢”与李叔同(《送别》)的“一壶浊酒尽余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乐观豁达傲视俗尘的心境,正是古代士子文人所梦想所追求的。

吕胜己《木兰花慢??残红吹尽了》“回首当年一梦,笑将浊酒重斟”意境与此也颇为相似。 独客他乡,给词人带来的往往是思家念乡的忧愁之情。

然王之道《江城子》中“浊酒一杯从径醉,家纵远,梦中归”则全然是豁达看待客居异乡的情景:家虽然遥远,在梦里就可以看见家中的点点滴滴,正所谓身在此地心系家,何处不为家?陈亮《渔家傲??重阳日作》有“黄花浊酒情何限”句。陈亮,人称龙川先生,其词多直抒胸臆,气势慷慨,此句中黄花浊酒非如如下文中黄庭坚、吕本中等词句,不是用浊酒作愁情寓意,而是为全词表达的风流洒脱作渲染。

——清欢 苏轼曾有著名的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句为多少文人骚客所传唱,盖其一语点破文人心中的一个梦境:远离官场倾轧,远离都市喧嚣,远离功名利禄,独守一份清淡的欢愉。林清玄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散文《清欢》。

浊酒,其质不高,恰是这样一种清淡欢愉的象征,故而宋词中用此意的词句亦不在少数。 姜夔《摸鱼儿??向秋来》“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白石词多写闲云野鹤的生活,用语清淡,意境悠远,从此句即可略窥一斑:寥寥数语,清幽雅致的情景即悄然而出。

黄机的词风“学辛弃疾,沉郁苍凉,又不失清幽风雅”。其词“浇浊酒,惜流年。

牙旗夜市几时穿”(《鹧鸪天??柳际梅边腊雪干》。

7.古诗中的酒文化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饮酒诗(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当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愁肠满腹,忧心忡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孔融),"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徐干),"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身世酒杯中"的辛弃疾"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过着"寄酒为迹"的生活,当报国无门的时候则"人间路窄酒杯宽"。无论"把酒问桑麻"(孟浩然),还是"把酒问青天"(苏轼),或是"煮酒论英雄"(曹孟德),诗人们寄托于酒的情意总是难以言表的。李白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况且"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劝君为我倾耳听”。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元好问)。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则又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友朋会聚时"诗酒相酬",一人独饮时"飞觞邀月",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而怀素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钱起)。那"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觉让诗人们抒发了"共将诗酒趁年华"的才情,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酒朋诗侣"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酒助诗兴,酝酿了无数优秀诗人的诗篇,同时诗人们也丰富了中国的酒文化。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豕。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8.和酒

一片春愁待酒浇(蒋捷)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 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今日送君须尽醉(贾至)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珠) 酌酒因诗兴尽宽(?) 一壶好酒醉消春(白居易) 艳歌一曲酒一杯(白居易) 酒旗多处即淹留(崔玉) 莫辞数数醉东楼,除醉无因破得愁(白居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携酒楼上别,尽见四山秋(曹邺) 天上人间酒最贵,非甘非苦味通神(朱敦儒)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谭嗣同) 一饮三百杯,谈笑在歌诗(元好问)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李白)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刘禹锡) 身后堆金到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白居易)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欧阳修)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 ………………………………………………………………………… 仅唐诗与酒有关的就有1万首,无法再列举了。

9.酒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简单来说,酒文化包括了: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

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