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或现代文中带有“清秋”的有哪些李白 【送麹十少府】 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 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 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 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杜甫 【野望】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杜甫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 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 杜甫 【斗鸡】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杜甫 【垂白(一作白首)】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杜甫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 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商隐 【袜】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 好借常娥著,清秋踏月轮。 李商隐 【房君珊瑚散】 不见姮娥影,清秋守月轮。 月中闲杵臼,桂子捣成尘。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网罗求。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寄微之】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 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转寄与微之。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一作怀陆兼)】 故人千里道,沧波一年别。 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潇潇清秋暮,袅袅凉风发。 湖色淡不流,沙鸥远还灭。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 岁晏空含情,江皋绿芳歇。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杜甫 【昔游】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 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 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晨溪向虚駃,归径行已昨。 岂辞青鞋胝,怅望金匕药。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 休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胡为客关塞,道意久衰薄。 妻子亦何人,丹砂负前诺。虽悲鬒发变,未忧筋力弱。 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 柳永 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 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叶梦得 临江仙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临湖海见三州。 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 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 朱敦儒 相见欢 泷州几番清秋。许多愁。 叹我等闲白了、少年头。人间事。 如何是。去来休。 自是不归归去、有谁留。 辛弃疾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 水调歌头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2.半城烟沙古诗词原作及鉴赏有些爱像断线纸鸢 结局悲余手中线 有些恨像是一个圈 冤冤相报不了结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还将付出几多鲜血 忠义之言 自欺欺人的谎言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窗间月夕夕成玦 有些仇心藏却无言 腹化风雪为刀剑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荒乱中邪正如何辨 飞沙狼烟将乱我 徒有悲添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 一缕牵挂 只盼归田卸甲 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窗间月夕夕成玦 有些仇心藏却无言 腹化风雪为刀剑 唉~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荒乱中邪正如何辨 飞沙狼烟将乱我 徒有悲添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 一缕牵挂 只盼归田卸甲 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血泪落下 残骑裂甲 铺红天涯 转世燕还故榻 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这首歌意思是战争即惨烈又无意义,战士是那么的想念家乡,想念心爱的姑娘,就是死了转世为燕子,也要飞到自己的家乡,为心爱的人衔去二月的花儿。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喜爱之情。 许嵩2010年独立创作发行的专辑《寻雾启示》正在街头巷尾热力传播着,而眼下《半城烟沙》又已席卷而来,一会儿烟一会儿雾的许嵩总是让人捉摸不定。他每每下笔写复古题材,总是会把准一个文化脉象,无一不是历史文化诉之不尽的文化命题。而这首《半城烟沙》则把思辩的主题落到了「战」与「和」之上,别具禅意。音乐方面,强节奏+独门唱法已经成为招牌;不愠不火、不动声色的演绎,以悢懒的帝观姿态静待一场一触即发的厮杀,愈加凸显战争的冰冷残酷,而作者的反战立场也尽在歌中了。独特的视角、悲悯的情怀、含蓄内敛的表现手法,很难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25首古诗词您好! 五言绝句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6.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9.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满意,请采纳! 4.一首古诗词《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导引]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层次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文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诗歌特色]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 5.关于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古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原诗]巴东三峡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猿鸣悲 猿鸣三声泪沾衣 [注释]《水经.江水注》说是“巴东渔人歌”。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想象中的长江,应是雄浑壮美,想象中的三峡,应是惊涛骇浪,卷千堆雪的,游三峡,像是在了却许久以来的夙愿,尽管行程紧,但却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然而三峡,却是让我失望得记忆都有些模糊了。 初见长江,尽管早已耳闻长江严重污染,但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黄浊至此,真是有了心痛的感觉,一直坐在甲板上,闷闷不乐。所有读过的有关长江的诗中都不离“碧水”,而今青山善还可觅,可碧水大概得到源头方可寻,长江成了大型垃圾填埋场。说实在的,见到了这样的长江,真有欲泪沾裳的感觉了。 进入三峡,倒还真有“两岸青山排闼出”,只因已不是历史中的孤帆了,也就没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之感了。唏嘘不已时,已而夕阳下山了,残霞如血,坐在船尾,落日之壮美,似乎定格在两山之中,愈离愈远,仿若长江在我心中之荣耀。 长江,三峡,我真的愿意赞美你。 古 诗 两 首 峨眉山月歌 望洞庭 峨眉山月半轮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 影入平羌江水流。 潭面无风镜未磨。 夜发清溪向三峡, 遥望洞庭山水色, 思君不见下渝州。 白银盘里一青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