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物候

1.关于唐诗宋词中的物候的小论文怎么写啊

物候之名称,来源甚早.《左传》中就有每逢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等节日,必须记下物候特征的记载的说法.唐代中叶诗人元稹在湖北玉泉道中所作诗有句云:“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古人最早把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统称为物候.物候学与气候学虽可称为姊妹科学,但物候的观测要比气候早得多,二者的不同在于:气候学是观测和记录一个地方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幻,而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观测气候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如某地某天刮风、下雨、冷热等;而物候记录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始来等等,则不仅反映当时的天气,而且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我国唐宋时期的许多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收集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另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透过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诗人能较好地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从自然节律的意义看,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和循环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人们,经过一个盛夏以后,就希望秋天的到来.但是,秋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众所周知,汉字的“秋”字从“禾”旁,《说文》把秋字当作禾谷熟之解.德文秋字和收获同为一个字,英文秋字的意思即是落叶(fall).其实,秋天的物候学解释可以在我国唐宋诗人的诗词中找到答案,成语“一叶知秋”就是以生物信息反映气象信息的一个秋天来临的重要指标.“一叶知秋”是由唐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演变来的.为什么一到秋天树叶就会飘落呢?原来植物的叶表面有许多小孔,叫做气孔,有些树木的叶表面竟然有1万多个气孔.这些气孔是水汽及其他气体出入流通的门户.当秋风送爽、气温日趋下降,空气干燥时,树木中水分蒸发蒸腾很快,但树根吸收的水分远远跟不上叶表面蒸发蒸腾消耗的速度.水分、养分不足,树木本身不再进行自我调节,树叶便开始干枯.树木为了生存,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生成隔离层,再加之气温低,使叶绿素遭到破坏,叶黄素等开始活跃,树叶就会由绿变成干黄,在秋风吹动和自身重量作用下纷纷飘落了.唐白居易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古原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词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粥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经后人查证,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为“春风又到江南岸”,经反复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写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就成了春天来临的重要指标之一.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然而,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的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来看,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其一,因为柳树抽青早;其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南岭的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有诗云:“漠南春色到滹沱(滹沱河,从山西流入河北),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寓意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予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地区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的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由此可见,陆游可称得上是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2.关于物候的唐宋古诗宋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竹枝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绝】 类别:【】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如梦令

年代:【清】 作者:【纳兰性德】 体裁:【词】 类别:【】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

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

秋雨,

一半西风吹去。

秋雨叹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类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春雷

年代:【现代】 作者:【郭沫若】 体裁:【七律】 类别:【】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

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1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幻灯片投影)

说明: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2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幻灯片投影)

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幻灯片投影)

说明: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3.关于物候的诗词,十首

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啼 (宋)欧阳修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词浣溪沙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玉楼春 (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蝶恋花 (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关于季节,时令,物候的唐诗宋词请写出诗句与作者与出处,并分类谢

季节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时令 杏花村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牌坊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寒食 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七夕 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物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春) 一行白鹭上青天。(夏) 窗含西岭千秋雪,(冬) 门泊东吴万里船。

(秋)。

5.关于季节,时令,物候的唐诗宋词

子夜四时歌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四时歌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6.唐诗宋词中的物候尝试从课外的古诗词中搜集一些例子来验证作者的

物候?这个意思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时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唐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4节气相关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其实这类问题,可以直接百度节约时间的,百度百科里内容很丰富。

7.物候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屏迹三首》之一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袁枚《题桃树》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8.唐诗宋词中的自然,物候,音乐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浣溪沙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还有杜甫的《石壕吏》安史之乱陈与义的《登岳阳楼》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9.【关于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谚语各5句】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