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北戴河湿地的诗句或句子魅力海滨—北戴河湿地 鸽子窝远眺 登上北戴河鸽子窝制高点——鹰角亭,面向大海,向左手边眺望,可见汹涌澎湃的大海边,有一片片的湿地露出水面,这大海与湿地的结合,形成了一泓泓偌大的明镜,凸显出大海的立体感,这片水域,就是北戴河海滨湿地保护区。 微风吹来,那银色的闪着粼粼的光的波纹,便泛起来了,海鸥鸣叫着,低旋着掠过海面。极目远眺,天地苍茫,海天一色,在霏霏细雨中,天和海连在了一起,要不是那颠簸在风浪里的打渔船,给天和地做了一个界面,还真是分不清哪里是海的边,哪里是天的缘呢!置身此处,似乎人与大海、天地自然都融为了一体,令人心旷神怡,继而心胸豁然开朗,浮想联翩,生发出无限的海之恋的情结与感叹。 北戴河的景点大都在海滨大道旁边,从秦皇岛乘34路车可到达多数景点和免费的浴场,湿地保护区就夹在奥林匹克公园和动物园之间,据说,沿着鸽子窝公园海边走,也可到湿地保护区。 走 近 湿 地 湿地可真美啊!这里,水草丰茂,水波粼粼,林傍大海,海依沙滩,这里的水草每天都要经受海水的冲刷,草的颜色是五彩的,一丛丛一簇簇都挂满了藓苔,有一种别样的美。 这里是鱼蟹的故乡,更是鸟的天堂。你看,那成群结对的水鸟,像跳动的音符,点缀在茫茫大海上,它们一会儿悠然地盘旋,一会儿直线式俯冲、或敏捷地弹跳着捕食、或拍打着翅膀嬉闹追逐,有的则伸着长长的脖子和嘴巴,悠然自得地梳理着羽毛,或三三两两的在五颜六色的水草丛中休闲……享受着大自然赋予它们的那份恣意和悠然。 这里远离市区,远离尘嚣,没有喧闹,没有打扰,有的是大海潮起潮落对湿地的亲润,有的是惊涛拍岸后大海馈赠给鸟儿们的美味佳肴,还有岸边那一片可供它们栖息的茂密的树林。这儿,充满了安然与静逸,有一种真实、自然、飘逸、和谐、生态之美。 站在湿地,再回眺鸽子窝,鹰角石鹰(当地人叫野鸽子)的形态就显现出来了。站在低处极目大海深处,那白色的浪花澎湃着,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像一栋栋、一排排银色的小木屋漂浮在海的彼岸,涛声阵阵,越来越响,浪花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越来越近,一排大浪紧跟着一排大浪压过来了……啊!要涨潮了!此时此刻,整个身心,似腾云驾雾,已经和大海一起沸腾、一起澎湃了! 倚在海边的木制长廊上,看潮起潮落,白帆点点,听涛声阵阵,鸟儿啾啾,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畅快啊!我喜欢北戴河,喜欢北戴河的天然浴场,喜欢蓝蓝的大海,喜欢光着脚丫走在细细的软软的沙滩上,更喜欢这天人合一的北戴河湿地,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亲近这块风水宝地。 2.**《浪淘沙•北戴河》诗句“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遗篇是指曹操在北戴河写下的的《观沧海》诗作。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途经昌黎碣石山时,意气风发登山观海,留下千古遗篇。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扩展资料: 公元207年,曹操领兵东征乌恒凯旋,途经碣石,留下著名的《观沧海》,此后,碣石山以观海胜地闻名九州。 碣石山位于秦皇岛昌黎县城北,距避暑胜地北戴河约30公里,由连绵起伏的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组成。 其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楬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柱石,因此名碣石。 碣石山主峰峭拔挺峻,特征明显,又紧临大海,从远古时即被古人择为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地理坐标,载入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先后到碣石山祭祀求仙。 公元238年,晋宣帝司马懿讨伐公孙渊,经过昌黎时登碣石山,求仙并追思秦皇功绩。隋炀帝东征高丽时,分兵出昌黎,并登上碣石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