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读书方法的诗句

1.古人关于阅读方法的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2.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

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3.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有哪些

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2、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3、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

4、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5、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6、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

7、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9、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0、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1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12、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罗曼·罗兰

4.读书诗词求关于读书的诗词,古今中外皆可,谢谢

【劝学】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罗邺·叹流水》 人间莫漫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

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不回。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无名氏·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金缕衣”曲调名。

“堪”可以。“直须”必须。

【勤学】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释]:“寻章摘句”指从典藉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老”此指终身从事。

“雕虫”喻指写诗作文。“晓月”拂晓的月亮。

“当帘”正对着窗帘。“玉弓”指月亮。

“辽海”这里借指战场,暗喻读书为国报效。“哭秋风”这里借指悲秋的诗文,感叹通宵苦读且报国无门。

【治学】 《皮日休·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ت。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阎防·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 浪迹弃人世,还山自幽独。姑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

荒庭何所有,老树半空腹。秋蜩鸣北林,暮鸟穿我屋。

栖迟乐遵渚,恬旷寡所欲。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

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不学东国儒,俟时劳伐幅。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荀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5.有关读书的诗句

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

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下面是一组名人名言,请欣赏:●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论青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奥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八位顾问》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