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写作特点

1.范仲淹诗词的创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新运动。

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文章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他的政论文透彻精辟,逻辑严谨,而其他作品都能寄景言情,结合叙事议论,风格清新。

著名作品有《范文正公文集》、《岳阳楼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宋词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特点

一、宋词的语言特点: 1。

句式长短不齐,故又称之为“长短句”; 2。每一词调(即词牌)有每一词调的句格、句数和字数; 3。

各词的字声平仄、韵律和韵字数量均不同; 4。对偶、黏合、迭唱与否,也因词调而各异; 5。

本皆合乐,为乐而填词,故宜于吟唱。 二、作者的特点: 1。

晏殊、欧阳修——婉约闲适; 2。王安石、苏轼——豪放感慨; 3。

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毛滂——飘逸潇洒; 4。宴几道、李之仪、秦观、张耒——清隽婉约; 5。

贺铸、周邦彦——婉豪兼具,工于格律; 6。宋江、赵佶——清秀隽永; 7。

朱淑真、李清照——南北过渡,情系肝肠; 8。叶梦得、张元干、岳飞、张孝祥——激昂踔厉; 9。

朱敦儒、吕本中、陈与义——清疏俊丽; 10。范成大、杨万里——清新疏隽; 11。

陆游、辛弃疾——豪迈壮烈; 12。陈亮、刘过、刘克庄——豪迈悲慨; 13。

姜夔、史达祖、吴文英——骚雅三宗,清峭婉美; 14。严羽、戴复古、黄升苍——苍秀潇洒、江湖义气; 15。

方岳、刘辰翁、文天祥——爱国悲慨; 16。周密、王沂孙、蒋捷、张炎——格律词疏。

3.宋词的创作特点

宋词

宋词通论

○宋词○

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词人千家以上,词作二万首。最近还陆续有所增补(如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等)。虽因词在开始时还未被承认为“正统”文学,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词的繁荣兴盛和丰富多彩了。

前人论词,有“婉约”、“豪放”之说,历来聚讼纷纭。此说首见于明张綖所作《诗馀图谱》。其《凡例》后有按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张綖关于婉约、豪放的界说,是从艺术风格着眼的,但又把它们看作词的两“体”,后人又引申为两“派”(如王士祯)。这就与宋词实际风格的多样性发生矛盾:宋词显然不止这两种风格,即以豪放派创始人苏轼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过二三十首,争论即由此产生。其实,在许多词学家的具体评论中,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这种倾向和趋势对于宋词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大致说来,苏辛豪放词派即革新词派,与传统婉约词派的不同在于: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坚守词为“艳科”、“诗壮词媚”的樊篱,抒情则男欢女爱,伤春伤别,状物则风花雪月,绮罗香泽,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在手法风格上,前者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当行本色,后者善于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为主要特色。在体制声律上,前者强调合乐,如李清照《词论》要求词“协音律”、“可歌”,并批评苏轼“往往不协音律”,后者却重文不重声,不肯迁就声律而妨碍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所谓“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这是宋词中实际存在的两大倾向和趋势。

应该指出,北宋以来不少词评家把豪放、婉约说成“正格”、“别格”的观点,是错误的。署名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并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四库总目提要》卷198也说,词应“以清切婉丽为宗”,苏辛一派词“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他们虽然承认苏辛词“工”,但又囿于传统成见,把它视为“非本色”、“别格”,对苏辛词派的革新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解放以来有的论者又把两派说成“主流”、“逆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一般被认为婉约派的作家,情况复杂,但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思想艺术成就,逆流说导致全盘否定,显然不符实际;豪放派作家不仅仍有一些婉约之作,而其豪放词往往吸收、融化婉约词的艺术手法,仍然保持词区别于诗的特性,并不被诗同化。我们为“大江东去”这种俯仰古今的巨大感慨所感动,也能体味“扬柳岸,晓风残月”的侧悱缠绵的羁旅者的心情;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岳飞《满江红》、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乃至辛弃疾的许多佳篇,固然大声镗鞳(tangta,鼓鞞声),悲歌慷慨,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周邦彦《兰陵王·柳》、史达祖《双双燕》、吴文英《莺啼序》、王沂孙《齐天乐·蝉》等体物精细的工笔之作中,也包蕴着回肠荡气的情操。春兰秋菊,各尽其妙,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在充分估计豪放词派革新意义的前提下,应该把两派统一起来。

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顶峰,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

4.宋词的风格、特点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扩展资料:

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来源划分: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宋词 (中国文学)

5.【宋词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原因如下: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6.宋代各个词人的写作特点

晏殊:《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

艺术风格和婉明丽,清新含蓄。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写景重其精神,前人评为「更自神到」。

语言精炼浑成。这是他的词作内容虽一般却能万口流传的主要原因。

在小令的写作技巧上,晏殊有所发展,且使之日臻纯熟。 欧阳修: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 苏轼词的特点 一、“以诗为词”:形成豪放雅词 苏轼豪放词既然在题材、结构、情调、形象、内涵诸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窠臼,也就必然引发对词的形式自身的革新。

这方面,通常被学者们评为“以诗为词”。题材的开拓,正指示了由婉约而豪放,由“俗”而“雅”的方向。

二、以我观照万物:人物形象的豪放雅格 苏轼词中的主人公形象和角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就形象而言,苏轼之前的词作中,大多是柔肠百曲之士,千娇百媚之态。

多为女性形象:花间及晏欧文人词一派多是上层女性形象,柳永笔下则多为沦落风尘的女性,而男主人公也多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情郎。而在苏轼的豪放词作里,则或是“聊发少年狂”的“老夫”,“亲射虎”的“孙郎”,“欲乘风归去”的酒徒,“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豪杰等等。

不仅如此,从词人抒情的角度来看,苏轼更进一步把自我推向了词这一艺术舞台的前台。花间词人如同情窦未开的少女,隐在薄薄的幕帷里,显示着含蓄的少女魅力,柳永则如放荡的少妇,向你展示她美妙的胴体。

故前贤说,花间妙在“不尽”,而柳永妙在“尽”,但他们“尽”也好,“不尽”也好,词人都如同导演一样,只在幕后;或如同高妙的皮影大师,在台底操作着他们的美人表演。而苏轼则既是导演,又是主人公,他把自己直接推向前台,特别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世人坦露无遗。

从前文所举的四例来看,两例是词人自我,两例是以古人象征自我。还可以举出几十句表现自我的词句: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蝶恋花》)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永遇乐》) 我是世间闲客,此间行。

(《南歌子》) 但令人饱我愁无。 (《浣溪沙》)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水龙吟》) 不仅以我写我,以他人写我,还以天地万物写我。以“我”之目光观照万物,则万物莫不着我的性情。

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廖子》)。潮卷潮落, 本为自然,东坡眼中,皆因“情”字不同,因而会发出“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的痴想。

这种景况,恰如词人所说:“无情流水多情客”(《劝金船》)是也 三、使用醉酒的道具:摆去拘束以形成豪放雅格 苏轼在词中常常使用“醉酒”的道具,以使其中的人物能更潇洒、更超脱、更能摆脱人类社会的种种理性束缚。 当然,“酒”可使词作豪放,却不一定以酒入词就是豪放词。

词本来就是酒宴歌席前的产物,但真正能达到上面所说的作用,还应说是始于苏轼。酒对人的作用、感觉应该说是大抵相似的,但不同的性格、思想的人,在与酒结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情怀。

柳永之前,写酒之词,尚无名篇佳句,算来也只有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最为有名了。但酒醉使他幻思的却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境界。

这自然是典型的婉约情境。再看他的一首以写酒为主要背景的词《御街行》(上片): 前时小饮春庭院。

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 惹起旧愁无限。

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酒”不但不能使他豪放,反而“惹起旧愁无限”,将其低俗的情怀推向了极致。

醉酒不仅使东坡摆去拘束,豪放不羁,而且酒后吐露真言,或者不如说是借酒遮面,来表达正常状态不便表达,甚至不能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以议论入词:表述方式的豪放雅格 传统的词作,以含蓄蕴藉为审美特征,以细腻深入的情景刻划为特征,以传统的意象为主要表达方式,很少直接抒情,更不用说直接发论了。

而苏轼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情感、观点和认识,更透脱地表现自我,就将他在诗文中 常用的“议论”引入到词中,从而成为“豪放雅词”的一个艺术特征。 如一曲《满庭芳》,便是全篇发论: “议论”不过是一种表述方式,并不一定以“议论”入词就能写出豪放词。

而是要看由谁发论,发什么情感色彩的“论”。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写女性柔弱悲苦的内心,表现了一种阴柔之美。

而苏轼的议论,却是大气磅礴,宏观鸟瞰,将世俗看得重似命根的名利说成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充满了苏轼特有。

7.宋词有什么特点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 的。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 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 词”,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 “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 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 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词的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 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 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