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1.唐宋词赏析赏析(二)

1 卜算子 葛立方(袅袅水芝红)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澹澹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2 葛山溪 自述 宋自逊(壶山居士)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老。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饮酒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3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4 减字木兰花 己卯耳春词 苏轼(春牛春杖)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5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2."大家小书"系列共有多少书

总共4辑40本书,具体如下:第一辑: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陆宗达《训诂简论》 柴德赓《史籍举要》/subject/1080119/ 张中行《文言津逮》/subject/1012890/ 李长之《孔子的故事》/subject/1000647/ 季镇淮《司马迁》/subject/1081993/ 周汝昌《红楼小讲》/subject/1080314/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subject/1057843/ 第二辑: 俞陛云《诗境浅说》/subject/1023735/ 江绍原《民俗与迷信》/subject/1060126/ 孟超《人物》/subject/1011161/ 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subject/1038746/ 李长之《鲁迅批判》/subject/1013127/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subject/1009706/ 沈祖棻《宋词赏析》/subject/1063502/ 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subject/1007059/ 黄裳《旧戏新谈》/subject/1016205/ 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subject/1049944/ 第三辑: 朱光潜《谈美书简》/subject/1018820/ 朱自清《经典常谈》/subject/1081402/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subject/1077502/ 龙榆生《词曲概论》/subject/1066225/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subject/1006369/ 姜亮夫《敦煌学概论》/subject/1006157/ 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subject/1020581/ 林庚《西游记漫话》/subject/1010036/ 陈从周《梓翁说园》/subject/1018044/ 黄裳《笔祸史谈丛》/subject/1017179/ 第四辑: 周作人《我的杂学》/subject/1410354/ 竺可桢《天道与人文》/subject/1410352/ 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subject/1410350/ 朱光潜《诗论》/subject/1410355/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subject/1410357/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subject/1410353/ 龙榆生《词学十讲》/subject/1410360/ 沈从文《野人献曝》/subject/1410358/ 费孝通《乡土中国》/subject/1410359/ 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

3.介绍一两本唐诗宋词赏析 比较权威的书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我看的是北京出版社的 有一定的点评 胶装本 比较容易坏 但是封面很不错 其他的鉴赏辞典也见了不少 都是很厚 而且封面、排版都不好看北京出版社的这本从书的装帧来说算不错

但是要论点评的好坏 那鉴赏辞典一类的书是很一般的 因为只是给中小学生做题目用 讲解只是为了让人了解意思而已

要看唐诗宋词 肯定不可以错过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样的启蒙性读物 虽然某些佳作没有收录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 是了解唐诗宋词的不错的途径

唐宋诗词选释(俞平伯)比较权威

唐宋词欣赏 夏承焘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为普通读者写的书 平常买书 要么是唐诗 要么是宋词 但实际上 宋诗 唐词中也有不少精品 这本唐宋词欣赏 收录了唐宋名家词 对普通人而言 是比较实惠的 书里有词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很值得一读

读词常识 夏承焘,吴熊和 中华书局 也是夏老的作品 深入浅出 学词应该准备好这样一本书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其实人间词话这本书 虽然是极好的 但是不适合现在的初学者 主要是王国维先生是新旧社会变革时期的人 而那时的语言习惯和现在大有不同 如果不熟悉此段时期语言风格的人 很容易把作者的意思理解错 而且 王国维先生是以西方哲学为基底写成的书 不了解康德 叔本华的人 很能把王国维先生的意思理解透 好在 市面上有较多的 人间词话评注 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但是 选评注也要小心 不要被忽悠了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万卷出版公司 国人必知的2300个宋词鉴赏常识 这两本书都挺厚 装帧一般 但是挺不错 有条件可以买 但也不必执着

我知道的书不多 在这里写出来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问问 问这种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回答 因为我也试过 结局很杯具 但是也许能撞到不错的回答。看运气。. 希望你采纳我的答案 这是我自己打的 打了快一个小时。

这两个网站上有不错的诗词和鉴赏 你可以看看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 《诗词十六讲》(朱自清 吴梅 闻一多) 图文版 很不错 但是忍受不了半文言式风格的话就不要买了 会把人脑袋看晕的。

4.《赤壁怀古》或《密州出猎》的故事

苏轼密州词散论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苏轼在密州时的词作:1.无柳七郎风味,自是一家;2.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3.用词写悼亡,是东坡的首创。

〔关键词〕宋词 豪放派 婉约派 主体风格 苏轼从熙宁七年(1074)九月至熙宁九年十一月在密州任上,共作词20多首,有婉约、豪放等多种艺术风格,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完全可以这样说,苏轼在密州时的词作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熙宁八年(1075)十月,苏轼在密州祭常山回,与同官会猎于铁沟附近,写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作词较晚,但对这首词很满意。他在《与鲜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柳七郎,即柳永。他是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柳永词题材主要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宦途潦倒的悲愤的不满的情绪和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妓女们的生活。柳永写过一些婉约含蓄的好词,如被苏轼肯定过的《八声甘州》里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但是更多的是脂腻香浓的纤丽作品。

苏轼在密州,有意异军突起,在词的写作上进行大胆革新,“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豪放词风战胜纤丽词风。宋胡寅论北宋词时曾说:“……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1] 苏轼“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是自觉行动,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从内容上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我们知道,晚唐词内容狭窄,感情苍白,成为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消闲品。

女人的娇娆、柔情的相思以及充满脂香粉气的糜烂生活,是这一时期词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北宋早期婉约词还没有完全脱去“花间派”的情调。

柳永词虽然扩大了词的题材,但他的词的题材仍离不开抒写风月闲情、男女欢恋、羁愁旅思、歌筵绮席的樊笼。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北宋词坛上,“新天下人耳目”[2]。

这首词“是北宋词坛上慷慨豪壮的爱国词章的最早代表作。”[3]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打猎的盛况,抒发作者愿赴边疆,打出侵扰之敌的情怀。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外危机正在暗中滋长的时代。宋王朝一味妥协退让,订立和约,输送银绢,仍解除不了威胁,辽和西夏的侵扰一直是北宋王朝的心腹之患。

苏轼青年时就主张抗击辽和西夏的侵扰,表示自己要“与虏试周旋”。[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用词表达了自己请求抵抗西北敌人,立功边疆的情怀。 把这种内容写入词,当时在词坛上还少见,自成一家。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赞:“东坡词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可见苏轼的词作题材已扩大了,用词这种体裁抒发他意所欲宣,心所欲抒之任何情志。

苏轼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是“无柳七郎风味”,对苏门词人也要求他们不走柳永的道路。曾zào@①《高斋诗话》记载:“少游(秦观)自会稽入都见东坡。

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词。’少游日:‘某虽不学,亦不如是。

’东坡日:‘消魂,当此际(秦观《满庭芳》),非柳七语乎?’”看来,苏轼对婉约词充斥文坛是不满的,他要另立豪放一家。 其次,这首词声情激越,气势豪迈,用狂飚突起、挥洒自如的语言,把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打破“诗庄词媚”的界限。

这首词正如苏轼所说,“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激昂排宕,声韵高亢。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奠定了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创人的地位,从而载入中国文学史。

有人主张不必称苏轼为豪放词派之祖。诚然,在其以前也出现象范仲淹的《渔家傲》那样苍凉悲壮、气韵沉雄的优秀作品,但这样的词章毕竟太少了。

苏轼继《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在黄州又创作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尽管苏轼豪放风格的词作仅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豪放”却是苏词的主体风格。

他的豪放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乃昌在《东坡豪放词漫议》中指出:“从词的发展史上看,我们应确认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人。”

二、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饮誉词坛,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胡仔在《苕溪渔。

5.请教中华书局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问题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行古传唱,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书博采众长,提倡百家争鸣。对于词意的理解,要求尽可能准确,但不作繁刺的考证。在艺术鉴赏方面、

本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人一百八十五家(无名氏未计算在内),词作六百九十七首。

本书词人词作的排列顺序一般依《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辑)、《唐五代词》(林大椿辑)、《全宋词》(唐圭璋编)为准。每位词人的作品前列有该词人小传,内容包括生卒年,籍贯、经历,艺术风格及在词史上的地位。本书使用简化字。本书附有《读词常识》、《词学要籍简介》、《本书所见词牌筒介》及《词牌索引》、《词人索引》等五个附录。

6.唐诗宋词鉴赏 阙题 刘眘虚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 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 清辉照衣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