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赵体古诗词

1.赵体可以集成哪些古诗

赵体楷书《古诗十九首》 目录

(一)行行重行行

(二)青青河畔草

(三)青青陵上柏

(四)今日良宴会

(五)西北有高楼

(六)涉江采芙蓉

(七)明月皎夜光

(八)冉冉孤生竹

(九)庭中有奇树

(十)迢迢牵牛星

(十一)回车驾言迈

(十二)东城高且长

(十三)驱车上东门

(十四)去者日以疏

(十五)生年不满百

(十六)凛凛岁云暮

(十七)孟冬寒气至

(十八)客从远方来

(十九)明月何皎皎

2.求赵孟頫诗词作品

赵孟頫词作-《长寿仙》

瑞日当天。对绛阙蓬莱,非雾非烟。翠光覆禁苑。正淑景芳妍。采仗和风细转。御香飘满黄金殿。喜万国会朝,千官拜舞,亿兆同欢。福祉如山如川。应玉渚流虹,璇枢飞电。八音奏舜韶,庆玉烛调元。岁岁龙与凤辇。九重春醉蟠桃宴。天下太平,祝吾皇,寿与天地齐年。

赵孟頫诗作-《绝句》

溪头月色白如沙, 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赵孟頫词作-《蝶恋花》

侬是江南游冶子。鸟帽青鞋,行乐东风里。 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 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

赵孟頫词作-《点绛唇》

昏晓相催,百年窗暗窗明里。人生能几。赢得貂裘敝。富贵浮云,休恋青绫被。归欤未。放怀烟水。不受风尘眯。

赵孟頫诗作-《岳鄂王墓》

鄂王墓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3.赵孟頫的诗有哪些

1、《绝句》元·赵孟頫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2、《闻捣衣》元·赵孟頫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后前。

3、《张詹事遂初亭》元·赵孟頫青山缭神京,佳气溢芳甸。

林亭去天咫,万状争自献。年多嘉木合,春晚。

4、《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小大易新衣,相戒未明起。

老翁年已迈,含笑。5、《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消。

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迟迟朝日上,炊烟。

6、《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良农知土性,肥瘠有不同。时至万物生,芽蘖由地中。

秉耒向畎亩,忽遍。7、《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孟夏土加润,苗生无近远。

漫漫冒浅陂,芃芃被长阪。嘉谷虽已殖,恶草。

8、《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仲夏苦雨干,二麦先后熟。南风吹陇亩,惠气散清淑。

是为农夫庆,所望。9、《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当昼耘水田,农夫亦良苦。

赤日背欲裂,白汗洒如雨。匍匐行水中,泥淖。

10、《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大火既西流,凉风日凄厉。古人重稼穑,力田在匪懈。

效行省农事,禾黍。11、《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白露下百草,茎叶日纷委。

是时禾黍登,充积遍都鄙。在郊既千庾,入邑。

12、《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13、《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孟冬农事毕,谷粟既已藏。

弥望四野空,藁秸亦在场。朝廷政方理,庶事。

14、《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农家值丰年,乐事日熙熙。黑黍可酿酒,在牢羊豕肥。

东邻有一女,西邻。15、《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一日不力作,一日食不足。

惨淡岁云莫,风雪入破屋。老农气力衰,伛偻。

16、《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正月新献岁,最先理农器。女工并时兴,蚕室临期治。

初阳力未胜,早春。17、《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

旭日照原野,万物皆欣荣。是时可种桑,插地。

18、《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三月蚕始生,纤细如牛毛。婉娈闺中女,素手握金刀。

切叶以饲之,拥纸。19、《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

高首何昂昂,蛾眉复娟娟。不忧桑叶少,遍野。

20、《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五月夏以半,谷莺先弄晨。老蚕成雪茧,吐丝乱纷纭。

伐苇作薄曲,束缚。21、《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

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田家五六月,绿树。

22、《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七月暑尚炽,长日弄机杼。头蓬不暇梳,挥手汗如雨。

嘤嘤时鸟鸣,灼灼。23、《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池水何洋洋,沤麻水中央。

数日庶可取,引过两手长。织绢能几时,织布。

24、《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季秋霜露降,凛凛寒气生。是月当授衣,有布织未成。

天寒催刀尺,机杼。25、《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丰年禾黍登,农心稍逸乐。

小儿渐长大,终岁荷锄?。目不识一字,每念。

26、《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27、《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元·赵孟頫忽忽岁将尽,人事可稍休。

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飕飗。墙南地不冻,垦掘。

28、《桃源春晓图》元·赵孟頫宿云初散青山湿,落红缤纷溪水急。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绿萝。

29、《鱼乐楼》元·赵孟頫楼下南来水,清泠百尺深。

菰蒲终夜响,杨柳半溪阴。日月驱人世,江湖。

30、《和姚子敬秋怀》元·赵孟頫搔首风尘双短鬓,侧身天地一儒冠。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

31、《岳鄂王墓》悼亡诗元·赵孟頫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32、《溪上》元·赵孟頫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白鸥自信无机事,玄鸟犹知有岁华。

33、《次韵信仲晚兴》元·赵孟頫萧萧残照晚当楼,寒叶疏云乱客愁。

岁月蹉跎星北指,乾坤浩荡水东流。

34、《钱唐怀古》元·赵孟頫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

35、《纪旧游》元·赵孟頫二月江南莺乱飞,百花满树柳依依。

落红无数迷歌扇,嫩绿多情妒舞衣。

36、《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元·赵孟頫水色清涟日色黄,梨花淡白柳花香。即看时节催人事,更觉春愁恼客肠。

37、《次韵端文和鲜于伯几所寄诗》元·赵孟頫画舸西湖到处游,别来飞梦到杭州。

百年底用忧千岁,一日相思似几秋。

38、《绝句》元·赵孟頫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39、《东城》描写柳元·赵孟頫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40、《。

4.趵突泉赵孟頫古诗翻译

译文:

泺水之源在此,可谓天下皆无,平地涌出波涛,就如白玉之壶。虚谷长久喷涌,耽心元气泄尽,即使大旱年景,不怕东海干枯。

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时时来到泉上,濯洗满身尘土,仿佛冰雪满怀,使人性情脱俗。

原诗:

趵突泉

元代: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门外。赵孟頫服官济南时,常游憩於此地。赵孟頫诗文书画乐律无不精善,书法则篆籀分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早年学宋高宗,后取则王羲之、王献之,末后复学李邕。是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

赵字以完全唯美的风格见称。书趵突泉诗作於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十二月,为周密作鹊华秋色之顷。最晚不超过大德八年(1304)周密卒年之前。

亦即四十二岁到五十一岁间的作品。元赵孟頫书趵突泉诗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也是存世赵书中墨迹楷书罕见大字。案卷中有「右二题」,今仅存其一,可见卷前已有遗失。

作者介绍: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

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

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5.宿建德江这首诗赵孟頫楷书

《赵孟頫行书集字古诗——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这本书上有。

作者:程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807250913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页数:83 定价:¥17.00 目录 书法形制中堂斗方条幅横幅折扇团扇集字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春晓(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独坐敬亭山(唐)李白静夜思(唐)李白秋浦歌(唐)李白鸟鸣涧(唐)王维鹿柴(唐)王维竹里馆(唐)王维相思(唐)王维寻隐者不遇(唐)贾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塞下曲(唐)卢纶八阵图(唐)杜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乐游原(唐)李商隐梅花(宋)王安石江上渔者(宋)范钟淹夏日绝句(宋)李清照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赠汪伦(唐)李白望天安门(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绝句(唐)杜甫从军行(唐)王昌龄芙蓉楼辛渐(唐)王昌龄出塞(唐)王昌龄枫桥夜泊(唐)张继山行(唐)村牧江南春(唐)杜牧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春日(宋)朱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小池(宋)杨万里题西林壁(宋)苏轼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唐)韦应物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山居秋螟(唐)王维春夜喜雨(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春夕(唐)崔涂。

6.五言绝句,赵体

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

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

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汉族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

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

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诗体格律 格律综述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

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

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

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平仄句型 基本句型: A仄起首句不入韵(|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 B仄起首句入韵(| --)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C平起首句不入韵(--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D平起首句入韵(--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张文姬《河上鹭》)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 |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典范诗作 编辑 李白《静夜思》 柳宗元《江雪》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