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望洞庭湖的诗句

1.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扩展资料: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洞庭湖诗句刘禹锡诗意

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诗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原文:

望洞庭

作者: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参考资料

360问答:/q/1371233451062879

3.描述洞庭湖的诗句

在我国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关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现摘录一些: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短信搜索 本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白居易《题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题君山》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孟浩然《洞庭湖寄阎九》

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元稹《洞庭湖》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 庭》

4.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洞庭美景.诗句中作者把洞庭湖比做()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写的,《望洞庭》诗的全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思.。

5.赞美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

一、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二、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洞庭诗》雍陶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三、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洞庭秋月行》刘禹锡

秋夜,月亮在洞庭湖心生起,万顷微波泛起,好似熔炼黄金。

四、以上诗句均赞美了洞庭湖美丽的景色。

6.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扩展资料: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