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切韵读唐诗

1.有用唐朝官话读唐诗,宋朝官话读宋词的视频吗

据说粤语继承了古汉语大部分音调达12声之多,而普通话只保留了四个音调!也许粤语的大部分文字都还保留着古汉语的意思。普通话在古代也有,但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带来了很多外来语不纯了!南方各方言其实都保留古汉语的一些发音但远没有粤语多!说实在的从历史角度看,我们中国经过五胡乱华,和宋朝的偏安南方和元朝对北方汉人的大量屠杀,说最纯正的汉统和汉语在北方实在说不过去的。而早在20世纪初,语言学界已经有定论,“广州”话最接近北宋初官修《广韵》(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是唐朝《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虽距《切韵》成书时间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一致,只是收字大为增加)。

现在用广东话朗读唐诗、宋词,几乎没有不合平仄格律的,就是强力例证,因为粤语更多地保留了唐宋音韵的成分。另外,客家话也自称“千年唐音”。语言学界认为,粤语、客家话,都比现在的普通话,更接近唐宋音韵。

2.唐代人说话和粤语有点像吗

中古汉语听起来像粤语吗?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具备文字之美,也具备音韵之美。只是唐代的诗人们早已不在人世,也没有录音设备,唐诗到底该怎么读,从何考证?

近日,网络上流传起《唐诗三百首》的中古汉语配音朗诵版,部分听过配音的网友们表示:“怎么唐代人说话有点像粤语?”很难想象,大唐长安的诗人们朗诵诗歌,发音并不像现在的陕西话,而是像粤语?

这部在网络上颇受关注的《唐诗三百首》中古汉语朗诵版,由电子书出版机构字节社推出,收纳进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千古名作。记者还看到,杜甫的《望岳》一诗,被逐字配上了音标,这些音标都有别于传统的汉语拼音。

作者严实自称是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他向记者介绍,该版本的《唐诗三百首》,根据对韵书《切韵》的考据,构拟了一种中古汉语(注:中古,即三国至宋朝时期),进行朗诵。他表示,书中的整个音系,还有每一个音,都是有考证的,且参考了很多音韵学者上百年的成果。因此该书“虽不算学术著作,或类似于科普” 。

据介绍,在隋文帝年间由陆法言主编的《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古韵书,此前的语音已无法系统考证,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士族所使用的语言。之后各朝各代虽然口语发音有变化,但韵书依旧遵循《切韵》系统编修。大多数汉语方言以及域外方音——除闽语外——的发音基本都是切韵音系的继承,例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的汉字发音等。

而北师大语言学教授王宁则告诉记者,根据某些韵书,对古代语音进行构拟,在学界很常见,但是多为对音韵的体系和关系进行的构拟,而根据一些方言和范文,对发音进行准确构拟还原,“比如对唐代人说话的声音的还原”,则较难实现,她表示:“这种构拟是难以证伪也难以证实的。”

为什么《唐诗三百首》中古汉语版读起来像粤语?这个问题是很多好奇的网友关心的。

在古汉语界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粤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某些特征(例如保留大量入声字)。但是,严实表示,不能因此认定用粤语读唐诗才是正宗发音,也不能认定以北方方言为本的普通话则是“不文”的外族语(“胡人话”)。他在《中古汉语语音教程》的序里说,如果读者觉得他的读音听起来像广东话,是因为如今的普通话乃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人们比较熟悉北方话。

针对粤语是否能代表中古汉语的问题,王宁认为,语言的演变非常复杂,方言都是由古音分化而来,都保留了一定的古音和古代词汇。“在吴语区、赣南语系、山西方言中,也都保留了很多古代语音中的入声字”,但是,没有哪种现代方言会和一千多年前的汉语完全一样,方言的演变,除了时间的影响,还有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同化,因此,“你也很难说哪一时期的哪一种方言更接近中古汉语,比如唐朝话。”

网友众议

@忘机子_有父策风陆孙氏:中古读音应该不能完全复原的,这个系统还是构拟的吧?

@晓风_机器学习:好悲剧,除了最后一句“一览众山小”,其余的完全没听懂;敢情古汉语和当代汉语发音区别这么大!

@无所短长:这是很无聊的噱头。古音作为专门的研究以及在特定的专业范围内使用是有价值的,但播及民众极其没有必要。好比木乃伊摆放在博物馆有展示价值,对考古学家有研究意义,但放到大众家里当摆设就恐怖了。

@yuanshan伟岭:《望岳》之神曲。

@寒潭侠隐:这怎么看着都像是闽南话啊。

@Captain在云端:虽然不习惯,但是粤语是留存古汉语发音较多的方言,听同学用粤语念过《鹅鹅鹅》,非常美。

3.读唐诗里面有什么古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转】。

相关内容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