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有诗为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当时,牡丹价格十分昂贵,竟至“一本有直数万者”。(亦见《唐国史补》)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裴潾这首诗的前两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唐代的这种风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划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2.白牡丹的古诗加大意1、《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译文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2、《裴给事宅白牡丹》(唐·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译文长安的富豪权贵们惋惜春天将尽,竞相赏玩街西的紫牡丹。 而在月光洒落,冷露空滴的花园里,却无人趁着月光观赏幽雅的白牡丹。3、《白牡丹》(宋·叶茵)洛阳分种入侯家,魏紫姚黄谩自夸。 素质不为颜色污,看来清得似梅花。译文:牡丹被从洛阳贬谪后,就开始被栽种到官宅侯门,姚黄魏紫这两种牡丹就被炫耀夸赞。 而白牡丹质地纯洁不被颜色玷污,看起来就如梅花一样清雅。 3.赞美白牡丹的诗词1、《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唐·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 2、《红白牡丹》唐·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3、《白牡丹》宋·张明中 看诗醉眼便醒苏,索句吟花一字无。 虢国夫人呈素面,滕家仙子削琼肤。 4、《多叶白牡丹一干两花其一重台其一每叶之上间》宋·周必大 品极王封壶有妃,其馀国艳视诸姬。上黄贵紫知无敌,藏白分青合付谁。 5、《白牡丹》唐·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6、《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7、《同于汝锡赏白牡丹》唐·王建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于云叶,新鲜。 8、《偶得牡丹之白者赋之》宋·赵蕃 梅花当冬吐冰雪,古今已复称高洁。春风草木争宠光,尔乃白乎无得涅。 9、《白牡丹》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10、《白牡丹》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11、《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12、《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唐·徐夤 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13、《和孔密州五绝 堂后白牡丹》宋·苏轼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 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14、《赵园看白牡丹》宋·陈郁 园林物物挟春光,独许名花压众芳。雨艳寒轻清入骨,雪肤香蒙白含间。 15、《次韵梁粹秋日白牡丹》宋·方岳 自掩窗纱护夕阳,碧壶深贮溜晴光。 可曾见此春风面,净洗铅华试晓霜。 16、《去岁得黟江县牡丹数种今年开一枝盖白者谱中》宋·韩元吉 黟江新样水晶球,冰雪肌香体更柔。弹压风光知第一,酴醾玉蕊见应羞。 17、《白牡丹》宋·欧阳修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18、《安福殿千叶双头并枝白牡丹歌》宋·宋庠 三月春风满瑶水,珍丛瑞薄纷难纪。皭若兹花四照中,扬蕤独茂千龄祉。 19、《白牡丹》宋·王镃 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 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20、《子上持豫章画扇,其上牡丹三株,黄白相间盛》宋·杨万里 暄风暖景政春迟,开尽好花人未知。轮与狸奴得春色,牡丹香里弄双儿。 21、《白牡丹》宋·叶茵 洛阳分种入侯家,魏紫姚黄谩自夸。 素质不为颜色污,看来清得似梅花。 4.韦庄的白牡丹诗词翻译详细1、翻译: 闺房里装扮美丽的年少娘子切莫妒忌,道路上满脸抹粉的得意郎君应有愧意。 昨夜庭院中溶溶月色透明似水,只闻到白牡丹的香气弥漫整个庭院。 2、原文: 白牡丹 作者: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3、赏析: (1)精心妆扮的闺中新妇是何等美丽,路上傅粉的少年又是何等迷人,然而白牡丹的素妆淡雅却使浓妆艳抹的新妇立起嫉妒之心,它的天然姿容使刻意修饰的少年郎顿感惭愧。诗人连用两个倒装句式,以新妇的妒忌、傅粉郎的羞惭衬出白牡丹的绝世风采。最后两句妙语惊人,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完成了对白牡丹形像的完美塑造。月明如水,清澄透彻,洁白的白牡丹花完全融化在月色之中,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一旦踏入庭院,飘浮在月光中的花香告诉人们:花儿正在承露而放。诗写白牡丹,而终篇不见“白”字,然非白牡丹莫敢当。诗人这种造化之笔,达到了诗家所追求的“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的化境。 红牡丹自有它的妖艳,白牡丹呢?纯洁、清丽、无暇,在诗人的眼里,白牡丹虽不够鲜艳,但也有它的韵味所在。 (2)韦庄,就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任前蜀宰相。他能力很强,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在作词上颇有成就,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牡丹的颜色之美,不过他不是拿花与花进行同类对比,而是通过“新妆妇”和“傅粉郎”的描写,烘托白牡丹颜色之白,使花带有了人的喜好与情感, (3)除了写花白之天下无双,诗人还写了花香之浓郁:夜色如水,万籁俱寂,此时只有白牡丹的花香悄悄地弥漫开来,花儿香了,树木香了,庭院香了,房屋香了,人也香了,心儿醉了。如果说,热烈的红牡丹属于热闹的白天的话,那么,娴静的白牡丹则属于沉寂的夜晚。 4、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 — 约910),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 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 ,多以伤时 、感旧、离 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 ,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 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 ,与温庭 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 享乐生活及离情别 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 五十五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5.赞美白牡丹的诗词1、《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唐·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 2、《红白牡丹》 唐·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3、《白牡丹》 宋·张明中 看诗醉眼便醒苏,索句吟花一字无。虢国夫人呈素面,滕家仙子削琼肤。 4、《多叶白牡丹一干两花其一重台其一每叶之上间》 宋·周必大 品极王封壶有妃,其馀国艳视诸姬。上黄贵紫知无敌,藏白分青合付谁。 5、《白牡丹》 唐·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6、《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7、《同于汝锡赏白牡丹》 唐·王建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于云叶,新鲜。 8、《偶得牡丹之白者赋之》 宋·赵蕃 梅花当冬吐冰雪,古今已复称高洁。春风草木争宠光,尔乃白乎无得涅。 9、《白牡丹》 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10、《白牡丹》 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晓贮露华湿,宵倾。 11、《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12、《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唐·徐夤 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13、《和孔密州五绝 堂后白牡丹》 宋·苏轼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14、《赵园看白牡丹》 宋·陈郁 园林物物挟春光,独许名花压众芳。雨艳寒轻清入骨,雪肤香蒙白含间。 15、《次韵梁粹秋日白牡丹》 宋·方岳 自掩窗纱护夕阳,碧壶深贮溜晴光。可曾见此春风面,净洗铅华试晓霜。 16、《去岁得黟江县牡丹数种今年开一枝盖白者谱中》 宋·韩元吉 黟江新样水晶球,冰雪肌香体更柔。弹压风光知第一,酴醾玉蕊见应羞。 17、《白牡丹》 宋·欧阳修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18、《安福殿千叶双头并枝白牡丹歌》 宋·宋庠 三月春风满瑶水,珍丛瑞薄纷难纪。皭若兹花四照中,扬蕤独茂千龄祉。 19、《白牡丹》 宋·王镃 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20、《子上持豫章画扇,其上牡丹三株,黄白相间盛》 宋·杨万里 暄风暖景政春迟,开尽好花人未知。轮与狸奴得春色,牡丹香里弄双儿。 21、《白牡丹》 宋·叶茵 洛阳分种入侯家,魏紫姚黄谩自夸。素质不为颜色污,看来清得似梅花。 6.韦庄的白牡丹诗词翻译详细1、翻译:闺房里装扮美丽的年少娘子切莫妒忌,道路上满脸抹粉的得意郎君应有愧意。 昨夜庭院中溶溶月色透明似水,只闻到白牡丹的香气弥漫整个庭院。2、原文:白牡丹作者: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3、赏析:(1)精心妆扮的闺中新妇是何等美丽,路上傅粉的少年又是何等迷人,然而白牡丹的素妆淡雅却使浓妆艳抹的新妇立起嫉妒之心,它的天然姿容使刻意修饰的少年郎顿感惭愧。 诗人连用两个倒装句式,以新妇的妒忌、傅粉郎的羞惭衬出白牡丹的绝世风采。最后两句妙语惊人,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完成了对白牡丹形像的完美塑造。 月明如水,清澄透彻,洁白的白牡丹花完全融化在月色之中,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一旦踏入庭院,飘浮在月光中的花香告诉人们:花儿正在承露而放。诗写白牡丹,而终篇不见“白”字,然非白牡丹莫敢当。 诗人这种造化之笔,达到了诗家所追求的“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的化境。红牡丹自有它的妖艳,白牡丹呢?纯洁、清丽、无暇,在诗人的眼里,白牡丹虽不够鲜艳,但也有它的韵味所在。 (2)韦庄,就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任前蜀宰相。他能力很强,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在作词上颇有成就,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牡丹的颜色之美,不过他不是拿花与花进行同类对比,而是通过“新妆妇”和“傅粉郎”的描写,烘托白牡丹颜色之白,使花带有了人的喜好与情感,(3)除了写花白之天下无双,诗人还写了花香之浓郁:夜色如水,万籁俱寂,此时只有白牡丹的花香悄悄地弥漫开来,花儿香了,树木香了,庭院香了,房屋香了,人也香了,心儿醉了。 如果说,热烈的红牡丹属于热闹的白天的话,那么,娴静的白牡丹则属于沉寂的夜晚。4、作者介绍:韦庄(约836 — 约910),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 官 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 ,多以伤时 、感旧、离 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 ,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 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 ,与温庭 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 享乐生活及离情别 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 五十五首。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 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