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闰八月唐诗

1.闰八月的唐代黄滔诗作

【作品名称】闰八月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黄滔

【作品体裁】七绝 闰八月

无人不爱今年闰,月看中秋两度圆。

唯恐雨师风伯意,至时还夺上楼天。 无人: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宋柳永《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闰:每四年加一日,称“闰日”。有闰日的这一年称“闰年”。这是公历的“闰”。中国的农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宋吴自牧《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俺两口儿今年做一个中秋八月圆。”老舍《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雨师:古代传说中司雨的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唐白居易《和微之三月三十日》:“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清阎尔梅《戊申禊日诗》:“畚锸平治紫陌新,雨师先为我清尘。”

风伯:神话中的风神。《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张守节正义引张揖曰:“风伯字飞廉。”明唐顺之《泊舟郭外有感》诗:“谁能讼风伯,一使甘霖倾。”章炳麟等《游仙联句》:“风伯受鞭督,雨师函其头。” 黄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出身贫寒,志向远大。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东峰书堂(今广化寺旁)苦学,唐咸通十三年(872)北上长安求取功名,由于无人引荐屡试不第,直到唐乾宁二年(895)才考中进士。其时藩镇割据,政局动荡,朝廷无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黄滔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

2.哪一年有闰八月啊

我国现在采用的历法是举世通行的历法,俗称阳历。

它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而我国传统的农历,俗称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寒暑变化一次,因此,阳历一年为365天,与寒暑变化是一致的。

而阴历一年为354天,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于是便采用闰月来加以调节,8年的误差近一个季度,16年的误差就达半年。 设置闰月,既能准确反映寒暑变迁,又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相对稳定。

按照现行农历的置闰制度,农历八月必须包括“秋分”,农历九月必须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个闰八月,“霜降”就会出现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将分别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这样农历节气就会全部打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历1995年安排一个闰八月是适当的。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14年、2033年和2052年也将有一个闰八月。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不是每个闰月都19年出现一次的,19年出现一次是指,农历和公历每19年都一样,例如:19年前公历的那天是X月X日,农历是Y月Y日,那19年之后还是这样的,19年为一轮。 。

3."润八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闰八月19年出现一次。

闰八月的由来 1995年在农历属乙亥年,有13个月,即多一个闰八月。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闰八月凶多吉少”、“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等说法,这种传言显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那么,为什么要有闰月,为什么1995年是闰八月呢? 我国现在采用的历法是举世通行的历法,俗称阳历。它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而我国传统的农历,俗称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寒暑变化一次,因此,阳历一年为365天,与寒暑变化是一致的。而阴历一年为354天,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于是便采用闰月来加以调节,8年的误差近一个季度,16年的误差就达半年。

设置闰月,既能准确反映寒暑变迁,又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相对稳定。 按照现行农历的置闰制度,农历八月必须包括“秋分”,农历九月必须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个闰八月,“霜降”就会出现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将分别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这样农历节气就会全部打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历1995年安排一个闰八月是适当的。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14年、2033年和2052年也将有一个闰八月。

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4.什么是闰8月

按照现行农历的置闰制度,农历八月必须包括“秋分”,农历九月必须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个闰八月,“霜降”就会出现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将分别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这样农历节气就会全部打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历1995年安排一个闰八月是适当的。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14年、2033年和2052年也将有一个闰八月。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5.什么年是润八月

1995年时润八月的 19年或者38年一轮回 我们来算一下,怎么算呢? 一、干支为何物?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

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

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

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

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

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

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二、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三、地支寓意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四、天干时空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行属性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阴阳属性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方位属性 正东 正东 正南 正南 正中 正中 正西 正西 正北 正北 天干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五、地支时空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五行属性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阴阳属性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方位属性 正北 东北 东北 正东 东南 东南 正南 西南 西南 正西 西北 西北 北京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地支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月份代表 十一 十二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二属相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六、以地支代表月份的说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日历都是用阳历(国际公历),中国还有个农历,就是初几,十几,廿几等,在易经中用干支历来代表月份的,详细的年月时时干支记法见《年月日时》篇,此处仅介绍以地支交月的规定,如下述: 立春正月节建寅 惊蛰二月节建卯 清明三月节建辰 立夏四月节建巳 芒种五月节建午 小暑六月节建未 立秋七月节建申 白露八月节建酉 寒露九月节建戍 立冬十月节建亥 大雪十一月节建子 。

6.哪些闰年是闰八月

认可,闰八月的闰年:1661年、1680年、1718年、1851年、1900年、1957年、1976年、1995年、2052年、2071年、2090年、2234年、2272年、2329年、2348年、2367年、2405年、2424年、2443年、2454年、2462年、2557年、2625年、2644年、2701年、2758年、2777年、2796年

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月 1960 闰六月

1963 闰四月 1966 闰三月 1968 闰七月 1971 闰五月 1974 闰四月

1976 闰八月 1979 闰六月 1982 闰四月 1984 闰十月 1987 闰六月

1990 闰五月 1993 闰三月 1995 闰八月 1998 闰五月 2001 闰四月

2004 闰二月 2006 闰七月 2009 闰五月 2012 闰四月 2014 闰九月

2017 闰六月 2020 闰四月

农历年:十二个朔望月(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因此,设置了闰月。

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后,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而当中这一个月(2001年5月23日——2001年6月20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7.润八月是怎么回事

一、阳历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但4年之闰余,仅23时15分4秒,今润一日,未免超过44分56秒,积至100年,为17时58分24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百年废一闰,至第400年又不废。

如是每4年至一闰,每400年置三闰,记超过2时53分20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3200年后,始补足次一日之差。 二、农历 农历,可能来源于我国以农立国,制定历法必须以服务农业为本所故。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

5366天,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利,约有53三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

3667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究竟润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这正好和需要家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只有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润几月。

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落在了农历的七月三十,那么在八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七月。

8.什么是闰八月

闰八月,按照阴阳历的说法,指在一共有13个月的某年中八月后出现第二个八月,中秋节最早、重阳节最晚的年份通常闰八月。

闰八月年份的春节日期一般在1月30日或1月31日,也有的春节日期在2月1日的(比如19世纪1851年、21世纪2052年),还有的春节日期在1月29日的(比如29世纪2826年、2845年),所以闰八月年份的下一年是春节最晚的年份或者仅次于春节最晚的年份。

扩展资料:

闰八月的算法

我国自1911年起至今采用的历法是举世通行的历法,俗称阳历。它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而我国传统的农历,俗称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寒暑变化一次,因此,阳历一年为365天,与寒暑变化是一致的。

而阴历一年为354天,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于是便采用闰月来加以调节,8年的误差近一个季度,16年的误差就达半年。设置闰月,既能准确反映寒暑变迁,又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相对稳定。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但不一定都是,如1919年、1938年闰七月,1737年、1756年、1832年、2014年、2109年闰九月,1623年、1984年、2166年闰十月,1593年、1612年、1631年、1642年、2033年、2128年、2147年闰十一月,208年、1574年、3358年闰腊月等等)。

1851年(辛亥年)、1862年(壬戌年)、1900年(庚子年)、1957年(丁酉年)、1976年(丙辰年)、1995年(乙亥年)是闰八月,2052年(壬申年)、2071年(辛卯年)、2090年(庚戌年)也将各有一个闰八月,22世纪没有闰八月。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闰八月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