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鉴赏.《寄朱昌叔》王安石《寄朱昌叔》王安石西安春风花几树,诗的体裁、结构是两首七绝.第一首用仄韵“七虞”,第二首用平韵“十一真”.意思是:西安又吹起了春风,不知花木又开了几树?当年我们曾共同在花树旁边饮酒,现在却分离各处.喝了一杯酒后,抬头仰望北面边塞上飘来的黄云,想要把心声寄给万里之外的老朋友,却看不到归雁上路.世上的事物,匆匆变化,不断更新,年纪已老的我,却仅仅剩下了布满衣服的灰尘.想要去江南,买下一座靠着青山的住处,让它召回我这厌倦漂泊的人.第一首: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和对当年情景的回忆,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第二首:作者表达了怀念江南家乡,厌倦仕途,盼望归去的思想.。 2.王安石的词作有哪些王安石的词不多,但质量很高。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 3.王安石的词及鉴赏壬辰寒食[1]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2].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3]. 巾发雪争出[4],镜颜朱早凋[5]. 未知轩冕乐[6],但欲老渔樵[7].ؤإ 【注释】إ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إ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 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إ [4]巾:头巾.雪:白发.إ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إ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إ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ؤإ 【赏析】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4.王安石的“桂枝香”这首词怎么鉴赏这是北宋著名的怀古词之一。 怀古,往往是由古迹而触动对古人古事的感慨或反思。所以,这 首金陵怀古词,篇首便描绘金陵的胜景。 词中写景,分两个层次,变换着角度写山、写水。“千里澄 江似练”,借用南朝诗人谢跳的名句“澄江净如练”来写长江。 把奔腾东去的长江,比拟成一条在大 地上挥舞的巨带,想象很奇特。 但是即使是站在山上,也很难看清长江如白绸挥舞于茫茫大地的样 子,诗人的想象力可谓丰富之极。 下句转而写山,仅有江水,不免单一,故山来衬托,于是词人写道 “翠峰如簇”,远处的群山好似簇在一起的利箭。“簇”,有两种理解,一说是丛聚,指山峦堆积,用作 动词,以描绘出群山叠聚的样子;一说是像箭头一样尖,形容山峰的尖峭。 此二者皆可赏之。下两 句再次变换角度,分别写江面和江岸之景。 江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在残阳映照之下,宛如一幅秋 江夕照图。江岸上酒旗飘荡,暗指沿江的盛况,酒家林立,为后面的商女唱“后庭遗曲”埋下伏笔,或 说是预留空间,令后文自然而出,也与前后文相互照应。 举凡称得上是名作的,结构都是非常严谨 细致,浑若天成。“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是一仰视,一俯视,写天上、江面之景。 天上彩云映至 江面,仿佛彩舟一样;星河倒映在江面,白鹭在江上飞翔,似翱翔在银河中。“鹭”,也可以作两种理 解,一是飞翔的白鹭,一是江中的白鹭洲。 “星河鹭起”,是一石二鸟,既可说白鹭飞舞在江面上,也 可以理解为江中的白鹭洲在长江的波涛里时起时伏。 上阕写古迹之景,下阕感怀古人古事。 金陵,是六朝古都,睹尽古今悲欢,可写的东西很多。对 词人来说,史料典故的选捡便是难题。 追忆哪一个或者哪一类的历史事件,怀念哪一个或哪一类的 历史人物,与他要表达的题旨、及对事物的态度才能很紧密的联系?词人此时怀古,要反思的是历 史兴亡的教训:豪奢致国破。 因此他想到“繁华竞逐”——曾经在六朝这块土地上,有多少皇室富 豪、多少高门大族,前赴后继地追逐奢华。 一首词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尽情地展开铺叙,于是词 人就使用了一个最富典型性的、也是最触目惊心的镜头——“门外楼头”。这四个字,是从晚唐杜牧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台城曲》)二句诗剪裁而来的。 词人写的典故是隋朝将军韩擒虎,带 兵打到了金陵城下,准备活捉陈后主。而这时陈后主又在做什么事?正在“楼头”和宠妃张丽华听 歌赏舞呢!这两个特写镜头一对比,便突出了陈后主的奢淫无耻。 王安石的剪辑也非常有意思,他 把韩擒虎、张丽华去掉,只留下“门外楼头”。 用字简练,短字四字便道明陈后主国破的过程。 “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中如此事件多次发生过。六朝,都是短命的王朝,每一代的君主都是这 等昏聩、无能,想到这段历史,真是令人感慨。 而更令人伤感的是,现在歌女们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这样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常吟,有人说是他创作的,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 本句追 古抚今,古今映照:现在的商女,还唱着《玉树后庭花》,难道她们不知道《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 吗?另一种解释是,表面上是在说歌女,实则指责听者,歌女之所以要唱这个“后庭遗曲”,是因为听 众点播的。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已忘记了历史,还跟当年一样继续奢华。 王安石对这样一种现实堪 表深忧。 5.《春夜》王安石 诗歌鉴赏原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先引用一下百科通俗的解释:【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 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赏析】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 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一)先说整体,王安石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余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诗句。(二)写作手法。 1. 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国诗作一贯含蓄的做风。不单是它这首。 2. 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三)解说诗句。 第一句“金炉香尽漏声残”,这句单看,是看不出在写春夜啦,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这也可能是王安石这首诗为什么不那么有名的原因吧。 这样的话在诗里是在是太普通啦!“金炉香尽”,同志们,不觉这个很熟悉吗?是了,李清照还有N诗词人都喜欢用这个,其实这样间接也表明,作者是富贵人家,不是富贵,起码也是个中产。穷人是不会把家里搞的香喷喷的。 “漏声残”,形容已经很晚了。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完了,那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 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漏”在写夜,基本上中国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不过苏轼是“漏断”,比王安石更绝啊,所以苏轼这首词比王安石这首诗有名多了,呵呵,玩笑)。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这句基本上描写风的“轻”“寒”。 从这句,也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因为只有春风才“风轻且寒”,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 实际这句也是比较“庸俗和普通”的。两句合起来,是先“夜”再“春”的。 不是先“春”再“夜”。(所以,这其实也看出王安石写诗功底的“薄弱”,起码不如杜甫,看看杜甫的《春夜喜雨》,人家才是真正的“春夜”呢,又是玩笑啦。)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句非常不错,算是比较出彩的。 因为中国诗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主流。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 王安石在这里算是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为什么恼人呢,肯定背后有玄机啦。 什么玄机呢,作者在诗里未点名,那我们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那是什么?——亲人。 (不过老实说,如果真不是有这么所谓材料来记载的话,鬼知道王安石思念的是亲人啊!)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月移花影”,看多了很多诗词都这么写,所以搞不清谁是原创了。 也所以这句在诗词的品鉴是属于“俗词俗句”的,但景色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有睡的,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 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为什么会这样啊,因为思念很深啊。总结:诗作因为“春色恼人”一句,呈中等稍稍偏上水平。 用的手法,都是中国诗词中惯用的含蓄、委婉等风格,使用借代、意向名词等表达手法。 6.王安石的古诗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常运用散文句法入诗。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五绝·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七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绝·愍儒坑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 五律·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五古·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 。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七绝·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七绝·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绝·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七绝·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七律·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七律·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七绝·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 蒙蒙吹湿汉衣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 庾楼月, 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 酒醒后, 思量著。 词·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7.卜算子王安石诗歌赏析王安石没写过卜算子,卜算子·咏梅为陆游作品,王安石写的是梅花卜算子·咏梅朝代:宋代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注释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 “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 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 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 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 8.寻唐诗或宋词一首及其赏析,《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表达的思想感情:希望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