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青枣的诗句诗歌青青小枣树,嫩嫩发枝桠。 春来早赏叶,夏月尚发花。 好雨勤擦拭,趁夜结青挂。 梦回流云转,且坠几芳丫。 有几颜色尽,红颜映紫霞。 深秋褪夏衣,此生付丹华。 深情留几许,明朝再付发。 小小拙作,望你喜欢 青青小枣树,嫩嫩发枝桠。 春来早赏叶,夏月尚发花。 好雨勤擦拭,趁夜结青挂。 梦回流云转,且吟醉芳丫。 有待玉色尽,红颜映紫霞。 深秋褪夏衣,此生付丹华。 深情留几许,明春再复发。 2.带青色两个字的诗句使院中新栽柏(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官柳(查慎行) 可怜一路青【青色】,直到淮南总属官! 念奴娇(程珌) 去年芳草,依旧青【青色。】 残句(杜牧) 经冬野菜青【青色】,未腊山梅树树花 山(李峤) 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刘昚虚)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 次韵景仁雪霁(王安石) 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 3.带青字的古诗词带青字的诗句1. 青娥也合随轩去,媚恐情生娇恐妒。 2. 青天西北倾,岂天为不平。3. 青山影空钓石寒,海门秋色浓可掬。 4. 青山一径连花竹,瑶宫琼馆依林麓。5. 青青女贞树,霜霰不改柯。 6. 青阳萌始节,万物咸光昭。7. 青天云去如平湖,银河界空月明孤。 8. 青山青青白云白,一尺小溪千里隔。9. 青云将画舫,步步可怜春。 10. 青绫裙子试新裁,水面风吹拂拂开。11. 青萝壁下一僧房,长日唯烧一炷香。 12. 青春一去岂重来,转毂韶光日夜催。13. 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 14. 青门频返月中魂,花开空忆倚阑人。15.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16.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17.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18.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19.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20. 青毡奕世,除书将至。21. 青山九锁处,白发一龛居。 22. 青霞抱琳馆,萝阴络深径。23. 青铜偷把扫蛾眉,暂饰休教主后知。 24. 青草池边绿树枝,晴空白日飏游丝。25. 青嶂俯楼楼俯渡,远人送客此经过。 26. 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27. 青山叠叠绕珠林,磬响时兼流水音。 28. 青天月出几上,白日云生杖头。29. 青鬓仙人列九卿,锦觞邀客对春城。 30. 青天碛路挂金微,明月洮河树影希31. 青枝参差露华浥,落花辞春不能泣。32. 青山如美人,楼观即奁妆。 33.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34. 青青水中蒲,织作团团扇。 35. 青青杨柳深深竹,雨里绛桃开一簇。36. 青丝茵褥是柔莎,白苎衣裳胜绮罗。 37. 青蛉绝塞怨离居,金雁桥头几岁除。38. 青山具区中,谓是角里村。 39. 青苔冷冷照柴扉,也有闲人伴息机。40. 青崖泻流淙,蜿蜒在窗户。 41. 青春送客黄家渡,千里汀洲带芳树。42. 青鞋不破武陵春,归去西风一面尘。 43. 青骢挽断绿杨丝,寒食西湖祭酒时。44. 青衿白臂紫绡裳,翡翠斜分十二行。 45. 青山两岸分,夕渡舟横口。46. 青旄节卫翠云轩,按部东行过赤城。 47. 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48.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49.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50. 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彩旒。 51.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52.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53. 青天漫漫覆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54.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55.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5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8.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9. 夹道传呼翊翠虬,天回日转御芳洲。60. 青坛环玉甃,红础铄金光。 61. 金光延起兮骤兴没,青苔竟兮绿苹歇。62.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63. 旨酒告絜,青苹应候。64. 旨酒告洁,青苹应候。 65. 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66. 青松系马攒岩畔,**留人籍道边。 67. 青霭远相接,白云来复还。68. 青蒲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 69. 青阳御紫微,白雪下彤闱。70. 紫禁乘宵动,青门访水嬉。 7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72.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74. 宿蕊斗攒金粉闹,青房暗结蜂儿小。 75. 青凉伞上微微雨,早是水寒无宿处。76. 青女霜前催得绽,金钿乱散枝头遍。 77. 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78.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 79. 青枝可爱难为杏,绿叶初无不是桃。80.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81. 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82. 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 83. 青凉伞映红妆面,美酒一杯留客宴。84.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8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86.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7.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88.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89.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90. 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 91.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92.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93.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近江南草未凋。94.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95.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 4.描写夏天的诗句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水——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夏夜——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夏蝉——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夏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夏思——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夏游——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诗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 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评析】 ·宋·陆游《初夏绝句》 单就自面看,格调挺清新。 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 后两句,桑麻行不尽,意指繁华,这么看来,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也就是太平盛世的人。可能是有初夏欣欣之景而生此感。 不过陆游身处南宋,此诗何以如此,就不明白了。不过只由夏日新景,能有如此感想,也可以说是大自然让人忘记了国家之忧。 ·宋·赵师秀《有约》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 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 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 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 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