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彩铅画

1.宗教雕塑

中国雕塑: 讲究的是一种“神似”。

它更注重表现人物脸上的表情所代表的含义。 而外国的雕塑,更强调展现人体的曲线美,在于男性的阳刚,和女性柔美的一面。

中国与外国的雕塑,都十分重视,一种思想上的体现,在中国是佛教,在外国,则是,“耶酥拯救世界”的主题。 随着,世界的发展,现代雕塑,更趋向于表现一种“抽象”美,更大胆地表现只存在于人脑中的图象,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祝愿雕塑的前景将越来越好。

中国辛亥革命(1911)以来的雕塑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普及与提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概况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荣,但未能成为主流。

辛亥革命时期,即有青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五·四运动前后到30年代,又有更多的美术青年先后赴加拿大、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学习雕塑。

他们归国以后,举行的雕塑作品展览,促进了中国架上雕塑的发展。他们大多从事艺术教育,成为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中国艺术院校的雕塑教学始于1920年,其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设立雕塑科,之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相继设立雕塑系、科。比较大的创作有为纪念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家塑制的纪念像和设计抗日战争英雄纪念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雕塑创作又有巨大发展,各美术院校普遍建立雕塑系,并选派留学生、研究生到苏联学习。 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于50年代和60年代初举办两届雕塑研究班,1956年还成立了中国雕塑工厂。

1958年 4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为建设城市大型纪念碑雕塑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1982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经**批准,同年8月,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召开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领导全国城市雕塑创作活动,雕塑创作活动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雕塑工作者总结了1958年“**”期间不顾艺术质量,滥造大型雕塑和“**”期间大造领袖像的两次教训,提出积极稳步的方针;制定规划,进行试点,陆续建造了一批城市雕塑,包括纪念碑雕塑、园林装饰雕塑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84年,已建立室外大型雕塑326座,其中大部分是1976年以后所创作的,对美化环境、改变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架上雕塑 20~40年代,在各种展览会上出现了较多的肖像作品,也有抒情性的作品与少量的浮雕。最早有留学美国、英国攻雕塑与油画的李铁夫,他与梁竹亭、陈锡钧都作过孙中山像。

较早的肖像作品有:李金发的《蔡元培像》(1925),江小鹣的《马相伯像》、《谭延□像》、《胡文虎像》,张辰伯的《梁启超像》,潘玉良的《王济远像》,张充仁的《春》,廖新学的《少女》,滑田友的《陈散原像》,梁竹亭的《高剑父像》,王朝闻的浮雕《**像》等。 抒情性作品有黄土水的《山地牧童》,张充仁的《春》雕塑,柳亚藩的《人类的悲哀》,金学成的《少女》雕塑,滑田友的《沉思》、《轰炸》,傅天仇的《抗战八年赞》、《暴风雨》,叶络、苏 晖等的民间彩塑和滕白也、郑可等人的动物雕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架上雕塑创作有了新的发展。 70年代以后,木、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在雕塑语言的探索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代表性作品有:袁晓岑的《母女学文化》(1951)、潘鹤的《艰苦岁月》(铸 铜,1957,见彩图《艰苦岁月》(中国现代))、龙德辉的《觉醒》、郭其祥的《百万农奴站起来》(1960)、田金铎的《稻香千里》(石雕)、孙纪元的《草原民兵》、陈道坦的《大庆人》(1964)、刘焕章的《少女》(木雕)、王济达的《边防英雄》(1972)、唐大禧的《海的女儿》 (石雕,1977)、张德蒂的《小达娃》(1979)、程亚男的《夏天》(木雕,1979)、田世信的《欢乐柱》(木雕,1982)、刘小岑的《家乡的河》(铸铜,1984,见彩图《家乡的河》(中国现代))、杨冬白的《饮水的熊》(石雕,1984)等。 在肖像雕塑方面,比较突出的作品有:王朝闻的《刘胡兰像》(1951,后来放大型纪念碑雕塑)、张松鹤的《鲁迅》(1974)、贺中令的《白 山魂》(石雕,1984)、邢永川的《杨虎城将军》(石雕,1984)、钱绍武的《江丰》(石雕,1984)等。

此外,还有周轻鼎、王合内、刘政德、周国桢、滕文金、郑于鹤等人创作的各类小型雕塑作品也有广泛的影响。 江小鹣:《谭延□像》 大型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 纪念性雕塑较早出现的有作于民国初年的《史坚如像》。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许多雕塑家都创作过孙中山纪念像,分别建立于广州、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地。 较早的为1925年11月建于上海市中心的《孙中山立像》(江小鹣作)。

1935年曾进行孙中山像评选活动,获得首选的为滕白也所作《孙中山演说像》。 在此前后,雕塑家们为已逝世或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民主革命家创作了不少纪念像。

如陈锡钧作的《程壁光铜像》,李金发作的《邓仲元像》。

相关内容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