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菟丝古诗最好有赏析李白《古意》 君为女萝草 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 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 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 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 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 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 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 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 海潮易可量诗的大意:“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菟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2.春草碧如丝诗句,诗句.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 燕草:燕地的春草.征夫所在之地. 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 罗帏:丝织的帘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3.描写丝绸的诗句丝绸是纺织品里的“贵族”,优裕而从容,不需要涂脂抹粉。 它的品质就是它的招牌,一出生就耀眼一方。丝绸,让人联想到湖泊,微风,轻轻的海浪,团扇,茉莉,蝴蝶,潇湘馆的竹。 丝绸应该属于古典女人,尤其应该属于东方女子。做一件长袖衬衫,做垂地的长裙,做披巾等等,幽雅,含蓄,内敛,可以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味道。 正因为丝绸像女人,娇嫩的,不能粗暴,需要用心地服侍。织回文之重锦,艳倾国之妖质。 鸣梭静夜,促杼春日,布叶宜疏,安花巧密。写庭葵而不欠,拟山鸟而能悉。 绩缕嫌迟,颦蛾慕疾;乍离披而成段,或焕烂而成匹。言濯春流,鸣环乃出。 於是近深沈,傍清 ;朱颜始映,珍箧方启。其始入也,疑芳树影落涧中;少将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 夺五 长风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尔乃曝林崖,出泉洞;迟日徐转,和风缓送。 稍变回鸾,全分舞凤。戏蝶时远,娇莺欲弄。 乘春景而方收,俟王正而入贡。懿其彩色足重,鲜明可嘉,青为禁柳,红作宫花。 丝绸,从鲜活的生命里游离出来,蚕的冰清玉洁的生命,而后因缘际会来你身边,完成另一次破茧,从此偎着你,安静之中,知你心里许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诉你。丝绸,是低到了睫毛里去的语音,你没在听的时候,它就自己说给自己,神思渺远,没有阴影地孤单和美丽。 骄阳里穿上丝绸,燥热便一路低了分贝地静下去。肌肤细滑,心境凉爽,神思清逸。 这时候丝绸便如碧荷之上浮着的一脉清气,有绿的味道,水的味道,清早窗户洞开的味道,眼里油然沁出的欣喜的味道;便如惺忪间散开的发缕,又给你松松一握随意绾起的螺髻。这时候你就离开眼前到高高的山林去了,在露气湿润的石径上走了。 丝绸随你趟进如水的风里,或许游离你的肌肤,以便用那么点距离,让你更轻快舒爽地呼吸,而她也沉浸于欢喜,轻轻飘逸。于是,你就这样地把自己走成一抹微云,回到一些失而复得的遥远而优美的情境。 天凉的时候丝绸也会渐次褪去温婉的暖色,沉静如傍晚无人的水域,由着最轻的风从眼底拂到远处去,软软的样子像给装上了慢镜头。曾经的清空里再不见那朵云是否还抹在水底。 当季节再往深里去,便兀自瘦成孤山幽馨的梅,清寒静寂。而其实她最凉的神情,也不过是有月亮的山里面那支悠远的箫。 丝绸,淡出一些情愫,不必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走进幽深的雨巷。目光舒坦,甚至毋需内敛,也绝不束缚。 飘逸委婉,纯净淡然。她算不得妩媚,抑或也谈不上华丽。 陪伴着你,可以富贵可以贫寒,可以高调亮丽,可以落寞沉寂。即使日子的一隅布满苍苔,即使置身幽暗,或被深锁柜底,也一定在磨花的旧铜镜里,在留声机尖细的嗓音里沉湎于自己。 无关木格子窗外,弥漫着哪朝哪代、哪个季节的阳光或者湿冷的雨的气息,不沾人间烟火地颓唐和贵气。 丝绸,可以是玻璃般浏亮的晨光,可以是水一样清泠的夜气;可以是秀发翩然的邻家女孩,可以是温暖安详的年迈的母亲。 丝绸如雪,只属于女性,再温柔的先生眼里也蔓延不出丝一般的神情。如果她应邀向你递过手来,当永远也不会着力,只轻轻一碰,便滑落下去。 因此把消磨这等粗砺的字眼用在丝绸身上定会让人满眼疼惜。可丝绸总要旧的,她也飘泊在风月里。 旧了的丝绸,容颜也会黯淡,鬓发渐浮霜华。而当你为她扼腕的时候,她一定没有丝毫惆怅、太息的神情,只微微笑着对你,语气轻缓柔和:“那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很旧的丝绸还被我典藏,如今滑过腕间,依然贵气流畅。 喜欢品味她脸庞漾过的岁月细腻的轻痕,希望有一天,我也是那样。有丝绸的日子,语气都只从目光里轻轻流露出来,飘在风里。 于是蝉鸣般的烦燥一点点漫没到碧潭深处,波澜不惊。沉静之中,渐渐就感觉到了内心的某种蕴蓄开始涌动,那是一股冰清玉洁的浓稠,饱满得想要溢出来,与富含氧气的时空融合,与美好的生活融合,这样地,成就了丝。 眼里这痕亮晶晶的丝,原来也可以从自己的生命里抽出来,由此织就丝绸的日子。云淡风清的丝绸啊,让人情不自禁想用她细腻委婉地、低低地呵护抚慰来到身边的日子和人,从此恬然安谧,忘了纷扰的过往,全身心地,回到流淌着丝绸的时光。 水一样滑腻,烟一样轻软,云一样飘逸,如一幅水墨,在雨丝轻风的浸润下,方渲染得烟丝醉软的质感。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像痴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丛中拂泪自怜楚楚动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脉脉思念在夕阳河边苦苦凝望孤独寂寞的心灵。凄美忧怨的风景啊,月晚水滴回声空灵的依恋,雨夜怨魂长叹情切的缠绵。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何以不为这清韵典雅浮香,流连于都市古朴香醇。 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映衬了秋月春华。那一回眸,浅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在摩挲的身姿下轻舞飞扬。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君不见那绫罗绸缎,艳之韵之,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美哉!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4.关于丝绸的古诗词红线毯 【唐】 白居易 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缭 绫 【唐】 白居易 念女工之劳也 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5.谁有描写最细雨丝的诗句啊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蒙蒙欲湿衣。 残花半树悄无语, 细雨满天风似愁。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虽将细雨催芦笋,却用东风染柳丝。 细雨莲塘晚,疏蝉橘岸秋。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屏虚枕冷,风细雨霏霏。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南村小路桃花落,细雨斜风独自归。 细雨如尘散暖空,数峰春色在云中。 细雨妆行色,霏霏入户来。 空林细雨暗无声,唯有愁心两相见。 细雨洒时花旋落,道人食处叶重生。 江上闲冲细雨行,满衣风洒绿荷声。 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够多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