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女诗人(或女词人)有哪几个1 汉代班昭,曾与兄长何修著名史书《汉书》。 2 汉末蔡琰(文姬)主要作品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3 晋代左?保小蹲哪臼¡罚?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4 唐代薛涛,有”万里边关女校书“之誉”,其作诗用的纸张独特,时人称“薛涛纸”,作品甚多。 5 宋代李清照,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其词或清丽,或悲婉。代表作品《一剪梅》、《声声慢》等。 6 宋代朱淑真有一首著名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 宋代严蕊(艺妓)有词作: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处。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元代的朱帘秀、清末的秋瑾。 8 元代朱帘秀(也称珠帘秀),与关汉卿交往甚密,有散曲。 9 清代秋瑾,爱国女英雄,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作。 作品很多。《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怎样看待古代女词人的词李清照对词的看法体现在她的《词论》里。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高屋建瓴,对有代表性的词人、词派(包括作品)进行了多方面评述,诸如思想内容、体制声律、风格特色、表现技巧等方面,系统反映了词发展的渊源流变及优劣得失,不乏胆识和勇气,颇有“生当作人杰”的气概,也令人念及她争强好胜的性情来。虽对诸多词人有褒有贬,或有偏颇,却直接影响了后世词论,是为开创之功。 我们分别从三个时期来观照: 其一,唐代词尚属开创阶段,除晚唐温庭筠外,几无杰出词人。“郑卫之声“、”流靡之变“当就晚唐曲调靡微,内容绮艳而言。此处笔墨较少,却精炼点出词已背离了清新健康的民间风味。 其二,清照评五代词颇富聪心慧口,显示了灼人识见。她摒弃花间而直取南唐,自有用意。五代时期,词风“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欧阳炯《花间集》序),渐趋绮靡,文人词的代表作《花间集》充斥的是内容贫乏、风格绮艳的靡靡之音,很少抒发词作者的真实情感,几为应歌之词:“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词论》评论南唐词人用一“独”字发人深省,见其倾向。视李氏君臣为一完整的词派,是因其“尚文雅”,和清照的性情气质同出一径,也与花间派相对而言。她援例评介,总括为“亡国之音哀以思”,再次关合时代及个人遭际。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在这一问题上颇富新见,认为李清照“对南唐二主及冯延巳的评价极高,既崇之谓‘独尚文雅’,又赞美他们的词语奇甚,至于谓之‘亡国之音哀以思’,其词若有所憾,其实则深喜之。”不同于过去诸多研究者认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评语为不满之词。从两个词派对宋词的影响来看,南唐词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更有启迪之功:王国维《人间词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而后人论李煜、李清照的继承关系及风格特色,也正说明清照尚本色自然的词学追求。 其三,清照论述北宋词不惜笔墨,较完整地反映了她对词的多方面要求:文雅、协律、典重、故实、铺叙。这些构成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内容,其中尤以音律为其内涵的主要方面。这一点是被诸多研究者所接纳的,如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认为:“李清照的词是‘别是一家之说’,主要在于维护词的合乐可歌的基本特征。配合乐曲而作的歌词,如不合乐而歌,则失其所以为词。”刘宁《女词人的独特贡献——谈李清照的〈词论〉》也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但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以“协律”为前提,故“《词论》不仅充分尊重了词的音乐特点,而且促进了后来词人对词独特抒情方式的规范概括,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清照《词论》花费大量笔墨在同时代作家的品评上,显示了她极为果敢、尖锐的批评品格。她把北宋词人按创作特点分成三类进行评述:第一类是柳永及“继出”词人:“始有柳屯田永者……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充分肯定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量创作慢词的功绩,并批评柳词“词语尘下”,“他(柳永)在众人多作小令时已开始采用了慢词形式,这在整个宋词发展中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邓魁英《欧阳修在词史上的地位》《光明日报》1963年4月14日)就这一问题而言,研究者往往由《词论》导引至极端,认为慢词长调始于柳永。其实若以词调创新论,同时代欧阳修也参与了词体改革,他不只有唐五代常见的小令,还填有大量《渔家傲》的新调和《御带花》、《越溪春》、《千秋岁》、《踏莎行慢》、《摸鱼儿》等慢词的尝试,慢词的创新不应仅归于柳永一人。可以说,柳永和欧阳修等共同参与了词体改革,柳永更多倾力于慢词填写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并影响到后来周邦彦等大量慢词的谱写,实功不可没。而“词语尘下”确是柳词的明显毛病 3.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是谁1、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2、宋代其他女词人: a、朱淑贞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道出她失恋的伤感之情。她无法敌过顽固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市井商人为妻。婚后,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生活十分贫乏,苦闷不堪。后来丈夫变心,她毅然写下一首《断肠词》。 b、吴淑姬 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为富家子年据,或投郡诉其奸淫,时王十朋为太守,(按十朋为湖州守,在乾道中)判处徒刑。郡僚相与诣理院观之,乃具酒引使至席,命脱枷侍饮,即席成二词,众皆叹赏。明日,以告十朋,言其冤,乃释放。后为周姓子买以为妾,名曰淑姬。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c、张玉娘 张玉娘(1250 - 1276),宋末文学家。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张玉娘自幼喜好文墨,尤其擅长诗词,当时人曾经将她比作东汉曹大家(班昭)。她著有《兰雪集》两卷,留存诗词100余首,其中只有词16首,有人称之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时以班大家(班昭)比之。然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事追“梁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 4.唐诗和宋词之间的区别在格式上说 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是五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年代:三国 作者:曹丕 体裁:乐府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 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张继枫桥夜泊书法帖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诗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格律很严,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而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词有5种分类方法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格式较为自由,主要讲求音律的美,没有严格的格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5.二位最出名的女宋词人没听说过两个,应该是四个女词人吧? 李清照 中国五千年第一大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出其左右 。 朱淑真 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人。生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吴淑姬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6.古代女词人的介绍 急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苏小妹,大宋第一才女;女儿之身,却又一身傲骨,从她那看似羸弱的身躯中散溢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傲志却不得不让人佩服。 薛涛唐代女诗人,人称女校书。 代表作:吟梧桐诗(八岁时作)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宋代有两位最有名的女诗人、女词人,一个是李清照,一个是朱淑真。朱淑真的诗集起名为《断肠集》,其中的《膏雨》之所以写得好,跟她本人的身世有关。她出生在农村,一生的命运也很坎坷,因此她有较强的重农情感。她将雨看成一种“膏”,即“民膏”,看重的是“春垄”、“农桑”,值得崇敬。 唐琬:陆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为陈留郡国(今河南)人,汉末著名才女,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著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卓文君: 代表作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