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语文古诗题1、闻、过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水调歌头。推荐:一起感受月圆之美。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够了吧?初一要求的不大多的。 2.初一语文古诗题1、闻、过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水调歌头。 推荐:一起感受月圆之美。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够了吧?初一要求的不大多的。 3.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练习题其实原题是要在《笑》的第一段(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里面找到两个有古代韵味,可以让我们想到一首古诗(例:《笑》里有个‘濯’字,可以想到濯清涟而不妖)的词语。(其实我觉得‘透’和‘映’是错的)如果没有古诗可以找两个词,列出古诗~~~。 4.初一古诗鉴赏题注释 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 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2.“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3.“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4.“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5.“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 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赏析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 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 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5.七年级上册 古诗题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一)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树木丛生, 。 4、秋风萧瑟, 。 5、日月之行, 。 6、星汉灿烂, 。 7、,歌以咏志。 8、客路青山外, 。 9、潮平两岸阔, 。 10、海日生残夜, 。 11、乡书何处达? 。 12、孤山寺北贾亭西, 。 13、几处早莺争暖树, 。 14、乱花渐欲迷人眼, 。 15、最爱湖东行不足, 。 16、明月别枝惊鹊, 。 17、稻花香里说丰年, 。 18、七八个星天外, 。 19、旧时茅店社林边, 。 20、枯藤老树昏鸦, 。 21、古道西风瘦马, , 。 22、神龟虽寿, 。 23、,终为土灰。 24、老骥伏枥, 。 25、烈士暮年, 。 26、盈缩之期, 。 27、养怡之福, 。 28、幸甚至哉, 。 29、故人聚鸡黍, 。 30、绿树村边合, 。 31、开轩面场圃, 。 32、待到重阳日, 。 33、清晨入古寺, 34、曲径通幽处, 35、山光悦鸟性, 36、万籁此都寂, 37、杨花落尽子规啼, 38、我寄愁心与明月, 39、君问归期未有期, 40、何当共剪西窗烛, 41、烟笼寒水月笼沙, 42、商女不知亡国恨, 43、一曲新词酒一杯。 、44、、,小园香径独徘徊。 45、莫言下岭便无难, 46、正入万山圈子里, 47、常记溪亭日暮, 48、兴尽晚回舟, 49、争渡,争渡, 50、半亩方塘一鉴开, 51、问渠那得清如许? 5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 , 。 53、《过故人庄》中诗人与朋友把酒闲话的句子是 , 。 5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春到西湖,鸟儿开始活跃的句子是 , 。 55、《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 。 56、《钱塘湖春行》中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 , 。 57、《过故人庄》中表现作者与朋友间融洽的感情及对田园的喜爱的句子是 , 58、《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 59、《过故人庄》中表现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60、《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 , 61、《钱塘湖春行》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 6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 63、《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二) 1、,以观沧海。 2、,山岛竦峙。 3、,百草丰茂。 4、,洪波涌起。 5、,若出其中。6、,若出其里。 7、,歌以咏志。8、,行舟绿水前。 9、,风正一帆悬。10、,江春入旧年。 11、?归雁洛阳边。12、,水面初平云脚低。 13、,谁家新燕啄春泥。14、,浅草才能没马蹄。 15、,绿杨阴里白沙堤。16、,清风半夜鸣蝉。 17、,听取蛙声一片。18、,两三点雨山前。 19、,路转溪头忽见。20、,小桥流水人家。 21、,夕阳西下, 。 22、,犹有竟时。 23、,终为土灰。 24、,志在千里。 25、,壮心不已。 26、,不但在天。 27、,可得永年。 28、,邀我至田家。 29、,青山郭外斜。 30、,把酒话桑麻。 31、,还来旧菊花。 32、,初日照高林。 33、,禅房花木深。 34、,潭影空人心。 35、,但余钟磬音。 36、,闻道龙标过五溪。 37、,随风直到夜郎西。 38、,巴山夜雨涨秋池。 39、,却话巴山夜雨时。 40、,夜泊秦淮近酒家。 41、,隔江犹唱后庭花。 43、,去年天气旧亭台, 。 44、,似曾相识燕归来, 。 45、,赚得行人空喜欢。 46、,一山放过一山拦。 47、,沉醉不知归路。 48、,误入藕花深处。 49、,惊起一滩鸥鹭。 50、,天光云影共徘徊。 51、,为有源头活水来。 5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 5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54、《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 55、《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 56、《西江月》中用互文的方法写景的句子是 , 57、《西江月》中表现丰收在望景象的句子是 , 58、我们赞扬人到老年仍有雄心壮志,通常引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 , 。 , ”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 。 7.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 , 。 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59、《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与思关系的一则是 。 60、《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 61、《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是 。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词复习题(二) 1、,以观沧海。 2、,山岛竦峙。 3、,百草丰茂。 4、,洪波涌起。 5、,若出其中。6、,若出其里。 7、,歌以咏志。8、,行舟绿水前。 9、,风正一帆悬。10、,江春入旧年。 11、?归雁洛阳边。12、,水面初平云脚低。 13、,谁家新燕啄春泥。14、,浅草才能没马蹄。 15、,绿杨阴里白沙堤。16、,清风半夜鸣蝉。 17、,听取蛙声一片。18、,两三点雨山前。 19、,路转溪头忽见。20、,小桥流水人家。 21、,夕阳西下, 。 22、,犹有竟时。 23、,终为土灰。 24、,志在千里。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