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醉酒的唐诗宋词谁有1 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2.描写“酒”与“男人”的诗句有哪些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 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6、“唐诗宋词”塑造民族精神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 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 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 7、但它对培养民族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 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3.关于醉酒的古诗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放弃无情男人的唐诗清 洪升 《长生殿·怂合》:“从来薄幸男儿辈,多负了佳人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清平乐 晏几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眼中前事分明, 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卓文君的《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求一首关于男人负心的唐诗宋词江南曲 年代:【唐】 作者:【李益】 体裁:【乐府】 类别:【】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讲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