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读后感200

1.中华好诗词观后感200字

我始终认为,在一定范围的基础上,某些束缚是可以抛开的。

一辆火车发明出来之后,自第一辆到现在的火车,形貌已经大不一样;飞机如今也已经有了隐形的。所以我认为,诗词,也可以改变旧体的模式。

诗词再怎么重要,也不能老停留在几百年前吧?我也相信,时隔几百年,也不可能再出一个苏东坡,也绝不会有第二个柳永。事实上,发展的定律是不进则退,经过千年的引证,诗词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会比汉子更博大精深更有内涵,但可惜的是,偏是本国人,却似乎不屑自己的文字。在文化的前进之中,倒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事情,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过这样的傻事。

遗憾的是,这种事情,依然还在发生。就我个人愚见,如果有人用旧体写出一部足可与《三国演义》抗衡的小说出来,我也不会承认这部书的价值与辉煌。

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人做到的事情,你几百年之后再重复一遍,还在那洋洋得意,我实在觉的那是很可耻的。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铁青在第十七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及中华诗词学会济阳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

这是从语言发展现状出发,获得最大诗词效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必要措施。《中华诗词》杂志去年公布了两种声韵改革简表,一边试行,一边听取意见,准备经过认真研究,综合为一种试行简表。”

我不知道这个消息会令多少人咬牙切齿,但无疑也有很多人感到欣慰。前后差不多等了一百几十年,才有新韵的概念出来,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但有这个概念总比没有好。其实也有人大叹生不逢时,因为许多古代的文人不拘一格的纵横无忌的用法也得到了今人的认可,抛却所有的格律模式,甚至韵体,依旧为人称道。

但是如果你是现代人,你也这样的话,就会被批判为不懂装懂,会为人不屑。如果你跟我一样有点滑头的话,你当会说:“屁,老子写的是杂诗。”

可是,大多数人却会选择沉默,然后退避。沉默,退避,这是普遍的现象。

牧狼人先生曾与我说过这样的事情,某君“指评”他的诗是不懂装懂,我听了当即火冒三丈:“告诉他,你写的是七古、杂诗。”也许牧狼人的诗写的的确不好,但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弄个辉煌出来的。

李白写了多少诗?全是佳作吗? 在我不按格律之时弄出过许多词,很多人置评时也是不屑之极,后有位朋友一针见血为我辩白:去掉词牌名,就是他妈的诗。我当时要不是隔着个电脑,真想拥抱一下此君。

这,才是真正的懂、也明白诗词之人。但是,这样的人太少。

旧体诗,没有什么不好,就我认为,所谓的旧体、新体、律诗、杂诗等等乱七八糟的,完全是凭个人喜好。我喜欢吃辣椒,但浙江台州人不能吃辣,难道我能说他不懂吃?他喜欢吃海鲜,但是我几乎不碰这些东西,难道你能说我不懂吃?可笑至极的是,大多数人给的面子却是以自己的面子再给还自己。

《中华诗词》说道: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

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

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而且,即使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

我们认为,声韵改革是一件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通过一个阶段的试行,还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希望这个《简表》能够对广大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诗坛能够涌现出一大批使用新声韵的好诗,这是我们公布这个简表的根本目的。 我虽然对旁人的看法不予置评,也不加理会,对其他人的规范、讲究也漠不关心,不过见《中华诗词》能说出以上的理念出来,却也忍不住有点点头示意之意。

这个理念是好的,至少可以将一些现代人从古代拉回来,重新做回现代人。其实我在想,臧克家的《有的人》有没有讲究什么?某些人回答:那是诗歌,读后感《古典-《中华诗词》读后感》()。

那诗歌是不是诗呢? 既然要跟我辩论古典,那我就跟你辩论古典。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在中国古代,区别“诗歌”与“非诗歌”之间的主要标准为“是否押韵”(不押韵者绝非诗歌)。新文化运动之后,在西洋文学的影响下,部分作者创作了不押韵的新诗,从此“无韵诗”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甚至一度成为了诗界主流。

2.唐诗宋词读后感

今天,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母亲平常经常为一点小事就骂我。在以前,我简直就是恨透我母亲了,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其实平时母亲不是在骂我,而是在教育我,让我辨清是非黑白。但是我却不领情,有时还会顶嘴。而母亲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孤单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她赚了一点钱以后,就回来广州为我报学习班,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又回深圳赚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3.苏轼词集读后感200字

《苏轼词集》内容概要: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广博的学识、开朗的胸襟,写出了大量辉煌的诗、文、词,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和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本书备搜苏轼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系年,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苏轼词集》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本书收录了苏轼的全部词,没有注释解析,只有一些典故的出处与原文,还有一些后人对词的评价。举个例子说明吧: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燕子楼:张建封镇武宁,盼盼乃徐府奇色,公纳之于燕子楼,三日乐不息。后别为新燕子楼,独安盼盼,以宠嬖焉。暨公薨,盼盼感激深恩,誓不他适。后往往不食,遂卒。徐州张尚书有爱妓盼盼,善歌舞,雅多丰态。予为校书郎时,游淮、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佐欢。予因赠诗,落句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唐白居易《和燕子楼诗序》)紞,击鼓声。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黄楼在铜山县城东门,宋郡守苏轼建。(《一统志》)戊午(1078)十月,梦登燕子楼,翼日往寻其地作。(王文诰《苏诗总案》)公以“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余尝深味是言,若发奥悟。昨赋吴小城观梅《水龙吟》,有句云:“对此茫茫,何曾西子,能倾一顾。又水漂花出,无人见也,回阑绕,空怀古。”自信得清空之致,即从此词悟得法门。以视旧咏吴小城词,竟有仙凡之别。(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东坡守徐州,作燕子楼乐章,方具稿,人未知之。翼日,忽哄传于城中,东坡讶焉。诘其所从来,乃谓发端于逻卒。东坡召而问之,对曰:“某稍知音律,尝夜宿张建封庙,闻有歌声,细听乃此词也,记……

苏轼词集的读后感,来自kindle的网友:我是个崇尚英雄主义的人,圣地亚哥和福尔摩斯是我的偶象,因此就不大喜欢婉约忧伤的东西,我爱苏词,亦是因为它的豪放,但今天,他的一首忧伤的词却让我潸然泪下。 我无意间翻到了《江城子》,爱妻逝去十年了,词人却始终无法忘怀,“不思量”却“自难忘”,无处排解的哀伤只有化进梦里,梦里苏轼与王弗相见,爱妻在窗前梳妆,他们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但此时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不知道双鬓已经斑白的苏轼此刻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然而,我被这份爱深深打动了。一段情,十年的思念,此岸,是词人的哀伤,无处排解,因为它已成永恒;彼岸,王弗也一定聆听到了吧!我反复低吟着这首词,哭了——读书时第一次哭了!泪水湿润眼角时我明白了:不止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主义让人感动,细微的真情,同样慑人心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4.一年级古诗读后感200字

自上学以来,学习了很多首古诗。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这首诗前三句都没感觉到此诗的意思,直到念到最后一句才完全明白了原来诗人李白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我觉得这诗应该是在中秋节期间写的,当时李白一人在外乡,晚上看到了地上的月光以为是冬天下的霜,起来一看原来是天空中挂着的月亮散发出来的月光。他抬头看了会月亮,低下了头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中。

这首诗写的真好,简单的20个字就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完全表达出来。每一个字都发挥了它的作用。

难怪《静夜思》能够流传至今,写在教科书上作为我们学习的教材。所以我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好好学习,为中华文化做贡献。

5.唐诗宋词读后感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

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看了《宋词三百首》,写读后感,求题目

1. 清代词人上强村民,本名朱孝臧(1857——1931),又号强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

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为之笺注。 在朱孝臧同辈况周颐写的序言中,指出了本书选词的标准是“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

在唐圭璋先生写的《自序》中,也说“强村先生兹选,量既教多,而内容主旨以浑成为归”。 浑成,既是朱孝臧选词的标准,可以说也是宋词整体的特征。

什么是浑成呢?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情与景的融合,二是情与词(语言)的融合,这两者融合形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韵”。 情与景的融合是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最大的特点。

宋人知道超越唐诗之难,在诗的创作上另辟蹊径,以义理入诗,故诗多理趣,但毕竟偏离了诗主抒情的轨道。宋人也当然知道,于是他们找到了“诗余”——词这种诗歌形式,一逞他们抒情的本领。

女词人李清照曾指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跟诗相比,“别是一家”。

“别”在哪里?就是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王力先生语)。它的语言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融合。

所以,不太合律的苏轼等人的词才不被人们认为是“本色”。所以,挑剔的李清照才说“知之者少”,只有几个人才得到她的首肯。

我读《宋词三百首》感受最深者就是这一点,在吟诵之时,每每感叹于每一个字安放得那么妥帖,连缀而成的短语和句子,其内在的意义和外在声音的轻重疾徐,与作者思想感情起伏曲折那么和谐,这种和谐所形成的境界令人流连忘返。 宋词讲究每个字,尤其重视关键字的四声安排与表情的关系,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1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2,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这首词的“转折跌荡处”都用了去声。“对”、“竟”、“念”、“更”、“便”等字,都是去声,在转接提顿处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加强了声情上的感染力。

韵对于词当然非常重要,韵与表情关系当然非常密切。大体说来,一般谐婉的曲调,以隔句或三句一压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压平声韵,如《鹧鸪天》、《定风波》。

同一曲调(词)中凡句句压韵,声情比较急迫,隔句压韵的地方,就转入缓和。如: 门隔花深旧梦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浣溪沙》) 词在句式上跟诗最大的不同就是句式长短参差,所以,词有别名叫“长短句”。句式长短跟表情关系极大。

一般来讲短句急促,短句的连用,构成繁密急促的音韵,如: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 大量短句的连用,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感。

长句舒缓平和,长短交织便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起伏变化,如: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每一曲调的词的句式是不一样的,加以韵脚的不同,四声安排不同,每一个“本色”的词人总会找到一种适合的词牌来表达他(她)的丰富细腻的感情。而诗是豆腐块,以齐言为主,即使有不同长短句式参差的古体诗,格律也不严。

感情与语言的和谐程度是难以比肩词的。 宋词的格律与神韵的完美结合,我们反复诵读,体会一定逐渐加深,其味如嚼橄榄,越咀嚼越绵长。

2. 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宋词、背宋词。从小学二年级到现在,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好几本宋词书了呢!并且让我把喜欢的背下来了。

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宋词,妈妈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深刻的含义。刚开始,我以为唐诗和宋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网一查才知道,它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唐诗要有工整的诗体,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要平仄押韵。

而宋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词,作为一种用来歌唱的配乐诗体,它要按照音韵填词,而音乐成了他的第一要素,从五代到晚唐,到了宋代,宋词到了最辉煌最优秀的时代。

所以人们现在把词统称为宋词。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

7.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00字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古诗词记忆闯关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不仅有风趣幽默、谈吐不凡的著名主持人王凯,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赵忠祥等老师为嘉宾,还有热爱诗词、记忆超凡的选手们。来自宝岛台湾的参赛选手孔繁锦先生,家学渊源、博闻强记且机智敏捷,一路过关斩将,夺得赛段擂主宝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节目虽然带有很大的娱乐性在里面,但是富有意境的一句句诗词和一幅幅绘出诗词意境的沙画,让我又重温了高中以前的诗歌学习,犹记得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古人们用简洁语言描绘出充满意境的画面和各种情感,这是当今我们白话文永远无法相媲美的。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识,有多少人是主动的因为热爱而去接触、背诵和运用,更多的是因为要考试,要争高分而去学习、背诵,根本就无所谓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倘若我们现代人再继续以这种应试状态去接触瑰宝,我想过不了多久,悠久的诗词文化将会丢失,中国传统文化将变得一片空白。如今时代,更多的是忙着在游戏上消遣,在微信、qq上转发着各种八卦消息,等着那些喜欢诗词的人一个个老去的时候,还有没有人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词。

8.中华好诗词任意一期观后感200字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古诗词记忆闯关节目。

在这个节目中,不仅有风趣幽默、谈吐不凡的著名主持人王凯,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赵忠祥等老师为嘉宾,还有热爱诗词、记忆超凡的选手们。来自宝岛台湾的参赛选手孔繁锦先生,家学渊源、博闻强记且机智敏捷,一路过关斩将,夺得赛段擂主宝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节目虽然带有很大的娱乐性在里面,但是富有意境的一句句诗词和一幅幅绘出诗词意境的沙画,让我又重温了高中以前的诗歌学习,犹记得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古人们用简洁语言描绘出充满意境的画面和各种情感,这是当今我们白话文永远无法相媲美的。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识,有多少人是主动的因为热爱而去接触、背诵和运用,更多的是因为要考试,要争高分而去学习、背诵,根本就无所谓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倘若我们现代人再继续以这种应试状态去接触瑰宝,我想过不了多久,悠久的诗词文化将会丢失,中国传统文化将变得一片空白。

如今时代,更多的是忙着在游戏上消遣,在微信、QQ上转发着各种八卦消息,等着那些喜欢诗词的人一个个老去的时候,还有没有人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