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祥瑞兽唐诗

1.中国古代有哪些祥瑞之兽和灾厄之兽

麟凤龟龙,为四大祥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是一说,狮,虎,鹤,鹿,羊三说,分别代表护法,威严,长生和吉祥。

以下是灾厄之兽,见于一句说不清楚,特此复制一段。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首,头部;被,披散;蜪犬,详见《海内北经》此目。袁珂道“从首始”、“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等,均图象不同而异其说也

浑沌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饕餮: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轩二中的一个矿坑内,有一只怪鸟叫匏鸮,会不会就是狍鸮呢?)。《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2.郑瑞杰名字意思,瑞杰是什么意思

用字分析

瑞:吉详,好预兆:瑞气。瑞雨。祥瑞。

杰:才能出众的人:俊杰。英雄豪杰。特异的,超过一般的:杰作。杰出人才。

成语释名

祥云瑞气

英雄豪杰 人杰地灵

唐诗宋词

初瑞雪兮霏微,俄同云兮蒙密。 -张九龄《奉和圣制瑞雪篇》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彩旒。 -张九龄《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 -张九龄《饯王尚书出边》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王昌龄《杂兴》

3.中国古代六神兽里面为何没有象征祥瑞的麒麟呢

麒麟在我们中国的流传中,是中国象征祥瑞的神兽,是可以活两千年的那种祥瑞神兽。传说,只要麒麟出现,此处必带有祥瑞,可见在人们心中,麒麟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但为什么,如此形象高大的麒麟没有在中国古代六神兽之列呢?

其实麒麟是四灵之首,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皇帝是龙,皇后是凤。皇室贵族可以说对龙凤有着极大的褒扬,便使得昔日的四灵之首的麒麟被排挤到民间。尽管如此,麒麟凭借着其高大的形象,已然成为了,民间之中代表祥瑞征兆的神兽。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麒麟,其实是我们民间的神兽,是庇佑我们人类,能够给人类带来好运的神兽。

因此,麒麟在中国民间可谓是极具得宠。因为它代表着祥瑞,所以民间还有麒麟送子的传说。若不是古代封建皇帝贵族对龙凤的大肆褒扬,我相信,其实麒麟会比龙凤的民气更大。不过封建皇帝在中国影响是很大的,当然现在麒麟的名气虽比不上龙凤,但其名气也是不可小觑的。他以为着幸福与美好,正是因为这个,所以迎合了人们心中的那种无助,更加的希望麒麟能庇护到自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这也是麒麟永久不衰的原因,永久的存活在了人们心中很高的那一个位置。

传说,麒麟是姬氏的祖神,而这样一来,麒麟也有可能是龙的一个分支。而着恰恰与前面麒麟是四灵之首的身份不同。但其实这也是传说的一个奇妙之处,不尽相同,却还有很多人信仰,把他们当作神兽,甚至是当作我们中国的传统。

4.中国四大祥瑞动物是什么动物

中国四大祥瑞动物,指的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瑞兽是原始人群体对于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从远古时代一直沿存至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既是瑞兽、神兽,也是天之四灵,更是四象、四方之神。

四大神兽是古代中国传说的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四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龙之一的黄龙位居中央,乃四兽之长。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总称为“四大神兽”。

扩展资料

1、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 [1] 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生机、甲乙、仁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孟章神君。

青龙亦可指古代北方星神天一。《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北极星神青龙与东方星宿苍龙,同名而不同实。

2、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

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汉时谶纬学说大兴,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陵光神君。

《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现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与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

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在甘肃等地区至今仍有祭祀朱雀等四象的民俗存在。

3、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 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军兵、庚辛、义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监兵神君。

《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4、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北方之神,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幽冥、壬癸、智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明神君,后为真武大帝。

《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瑞兽

百度百科-四大神兽

百度百科-青龙

百度百科-朱雀

百度百科-白虎

百度百科-玄武

5.找出含“兽”字的古诗,三句,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猛虎词

【唐】储光羲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猛虎行

【唐】韩愈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食其妃。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6.谁知道中国祥瑞神兽

所谓龙生九子,9个都是中国神兽

大儿是叫囚牛(qiú niú):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yá zì):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慑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cháo fēng):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慑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pú láo):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旦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bà xià):又名赑屃(bì xì)、蚣蝮(应为趴蝮)(bāxià),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bì'àn):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 神兽

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fù xì):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Chī wěi),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