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某字的古诗词《偶作》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 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少年君某怪,头白自应知。 《木兰花慢·病翁将耳顺》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病翁将耳顺,牙齿落、鬓毛疏。也惭愧君恩,放还田舍,免诣公车。儿时某丘某水,到如今、老矣可樵渔。宝马华轩无分,蹇驴破帽如初。 俘名箕斗竟成虚。磨折总因渠。帝锡余别号,江湖聱叟,山泽仙臞。樽前未宜感慨,事犹须、看岁晏何如。卫武耄年作戒,伏生九十传书。 《沁园春·超逸天才》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超逸天才,文如三松,诗如卢溪。自白莲赋就,已高声价,梅花句出,远见襟期。玉尘精神,瑶林风韵,雪里神仙小氅衣。缑山夕,已再经旬浃,戏鹤重归。 花间凫舄轻飞。便一似元规报十奇。最风流膝上,双亲未老,三槐手种,分付佳儿。人想夷吾,帝思王某,钧轴舍人知未迟。长生药,在玉盘麟脯,琼苑蟾芝。 《最高楼·朱顶字》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朱顶字,八十正平头。添作八千秋。无能也自收郿坞,到今恨不贬潮州。看几人,炎又冷,老还羞。 也不学、太公忙把火。也不学、申公轮转磨。休莫莫,莫休休。小迟授业何曾吃,更迟食乳不须愁。且从容,某水钓,某丘游。 《念奴娇·先生自寿》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先生自寿,拥衾寒、重赋凌云游意。我有大儿孔文举,弱冠骎骎暮齿。桃已三偷,树犹如此,前度花开几。蓬莱可塞,还童却老无计。 为此援笔翩翩,大江东去,好似歌头起。寄与两家孙又子,长看以文为戏。某所某公,同年同月,谁翦招魂纸。前三例好,不须举后三例。 《台城路/齐天乐》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清时乐事中园赋,怡情楚花湘草。秀色通帘,生香聚酒,修景常留池沼。闲居自好。奈车马喧尘,未教闲了。把菊清游,冷红飞下洞庭晓。 寻泉同步翠杳。更将秋共远,书画船小。款竹谁家,盟鸥某水,白月光涵圆峤。天浮浩渺。称绿发飘飘,溯风舒啸。缓筑堤沙,渭滨人未老。 《归来·其二》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某水某丘在,杖藜随处行。穷幽那适兴,岂是未忘情? 契彼渔樵乐,于吾势利轻。云根老梅树,花发最分明。 《感怀》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异人曾授相牛经,奇字初传瘗鹤铭。敲月不知僧某甲,锄烟赖有老畦丁。 山灵呵护闲居赋,象纬森罗处士星。俯仰中间无愧怍,芋区瓜陇亦朝廷。 《七十九吟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旧田庐我先人业,某水丘吾童子游。有杞菊姑安甫里,无蒲萄可博凉州。 《书事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二士平生极好修,箪瓢之外尚何求。暮年更傍谁门户,故国宁无某水丘。 华箦殊非爱曾子,短衾自可覆黔娄。小车处士差安稳,十二行窝取次游。 2.关于某首古诗的故事一、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 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3.关于某首古诗的故事一、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4.关于某句古诗,高手帮帮忙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坠时 陆龟蒙《白莲》 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似有寄托。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遏的心理。不过这首诗为读者所欣赏,主要在最后两句。最后两句有的本子作“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晚风清欲堕时”。白莲好象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间的事情),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 5.某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基本字义 1. 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地、事、物等:~人。~处。~国。 2. 自称(代替“我”或名字):~姓李。 详细字义 1. (象形。金文字形。像木上结一个果实,本是“梅”的象形。( méi)本义:梅) 2. 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 [certain] 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狂生某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太监某守辽东。——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某亦守法。 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某人;某天;某官某(某某官(叫)某某的(人)。某,文言虚指代词。此处前一个代此人官职,后一个代他的姓名);某等(我等,我们);某们(我们,某是代词);某舍(犹某公子) 4. 指不定的不说明的人或事物 [some] 某所,而母立于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某年月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畿辅某官。——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决斗某所。——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某家(指不确定的一家) 6. 指代失传的或忘记的人名或时、地等 [some]。如:某者(表示姓名失传的人) 7. 自称之词。指代“我”或本名。旧时谦虚的用法 [I] 某启。——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8. 又如:某则以为;某不量敌;某知罪矣;我张某;某以(某矣。自称自己的代词,我);某家(戏曲中自称之词);某乙(自称代称);某甲(自称之代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