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造化”两字的古诗文句子有哪些关于造化的诗句 1、造化可能偏有意 宋 李清照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 魏晋 蔡琰 《胡笳十八拍》 3、造化钟神秀 唐 杜甫 《望岳》 4、造化已奇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5、别得东皇造化恩 宋 无名氏 《鹧鸪天·别得东皇造化恩》 6、笔驱造化 宋 无名氏 《满庭芳·良月霜晴》 7、透出火龙归造化 宋 无名氏 《渔家傲·我有光珠无买价》 8、灵光真造化 宋 无名氏 《满庭芳 案此下原有满庭芳真铁牛儿一首,据》 9、此是天机真造化 宋 无名氏 《沁园春·瑞雪长空》 10、透出火龙归造化 宋 无名氏 《渔家傲·我有光珠无买价》 2.描写天地造化的句子和诗句有哪些或赞叹的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年代: 唐 作者: 杜甫2、一脉流通天造化,三杯扶植身关尺。——《满江红·春日何来》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3、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上云乐》年代: 唐 作者: 李白4、春风泛红绿,造化太奇巧。——《感怀》年代: 元 作者: 王冕5、造化须臾变物华,园林无处不梅花。 ——《雪十首》年代: 宋 作者: 杨公远6、造化天桥碧海东,玉轮还过辗晴虹。——《玩月诗》年代: 唐 作者: 曲龙山仙7、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3.描写万物的诗句描写景色的古诗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6、《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关于雄浑气魄的诗句或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描写“造化之门七桥”的诗句有什么1.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释义: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 2.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 释义: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3.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孟郊《洛桥晚望》 释义: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4.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释义: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 5.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释义: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 6.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欧阳修《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释义: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7.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朱淑真《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释义: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8.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陈克《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释义:赤阑桥同芳香的繁华街市笔直连接,笼罩街市的细柳娇弱无力。 9.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雍陶《天津桥望春》 释义: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10.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释义:依立在垂柳飘飘的红桥上,罗裳轻舞随风飘。摘下两片石榴叶,想要留给谁? 6.描写河山气魄古诗词杜甫《望岳》 写的是泰山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7.形容“以德报怨”的诗句有哪些形容“以德报怨”的诗句如下: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唐)《将进酒》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五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唐)《望岳》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宋)《题西林壁》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两汉)《长歌行》 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宋)《鹊桥仙·纤云弄巧》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冬夜读书示子聿》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唐)《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