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初遇美好古诗句有哪些1、《西江月·一气初回遇朔》 年代: 宋 作者: 薛式 一炁初回遇朔,鼎中神水温温。 刚柔相会气均匀。妙在无过浑沌。 八卦循回循绕,推排九窍追奔。 东西沉静合朝昏。莫与常人议论。 2、《倒垂柳·南州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杨无咎 南州初会遇。记惺惺、说底语。而今精神□,倾下越风措。雍门人独夜,客舍停杯处。馀香应未泯,凭君重唱金缕。移宫易羽。纵有离愁休怨诉。客里□凄凉,怕听断肠句。情山曲海,君已心相许。骖鸾乘月,正好同归去。 3、《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4、《初至西林喜遇徐幼文》 年代: 明 作者: 张羽 与君三春别,成此一会期。 清言美无度,离绪俄相遗。 况复在丘园,俱无冠带縻。 逶迤下泽游,皎洁艳阳时。 桃红媚墟圃,竿绿遍川坻。 覆觞申宿恋,开秩问新知。 澄怀悟渊泳,脱迹仰冥飞。 幸同赏心遇,白首永无违。 5、《倒垂柳·南州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杨无咎 南州初会遇。记惺惺、说底语。而今精神□,倾下越风措。雍门人独夜,客舍停杯处。馀香应未泯,凭君重唱金缕。移宫易羽。纵有离愁休怨诉。客里□凄凉,怕听断肠句。情山曲海,君已心相许。骖鸾乘月,正好同归去。 2.写初相遇的的古诗1、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宋代: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译文: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少女踏青斗草游戏。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2、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苹 通:苹)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身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诉说相思滋味。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3、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宋代: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译文: 园里池塘泛着碧波,微风送着轻暖;曾记得在这里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会。宴席上她唱着前后阕重叠的歌词,歌声如鸣玉一般。随后,她随着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动腰肢,红裙飞旋,使人应接不暇。 如今在这白玉帘钩和栅门下面,散发着落花余香的台阶旁边,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日已西斜,天色渐晚。当时和我一起欣赏美人歌舞的人们,如今详查,大多数早已离世。 4、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宋代: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译文: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5、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唐代:韦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译文: 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3.关于遇见的古诗1、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荷花》唐代:李商隐 译文: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译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今年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4、初与君相识,犹如故人归。 ——现代佚名《茶花烟》 译文:和你刚刚认识的时候,就好像已经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了。 5、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代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译文: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4.白居易遇疾不忧时写的古诗《病中诗十五首并序》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 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 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 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 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 闲。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 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 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今引而序之者, 虑不知我者或加诮焉。 病中五绝句 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 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病来迟。 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 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好病时。 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 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 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 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 枕上作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初病风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 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 一床方丈向阳开,劳动文殊问疾来。 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 罢灸 白居易 病身佛说将何喻,变灭须臾岂不闻。 莫遣净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 就暖偶酌戏诸诗酒旧侣 低屏软褥卧藤床,舁向前轩就日阳。 一足任他为外物, 三杯自要沃中肠。 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夸笑不妨。 细酌徐吟犹得在,旧游未必便相忘。 岁暮呈思黯相公、皇甫朗之及梦得尚书 岁暮皤然一老夫,十分流辈九分无。 莫嫌身病人扶侍,犹胜无身可遣扶。 自解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 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5.古诗词读音求助本人在阅读古诗词时遇到两生僻字,求助字典无解,寻阳关引 作者: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潮雨霁,轻尘敛,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辞(ci): 定风波 作者: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腻(ni): ??(duo):下垂。 6.还君明珠力所碎,恨不相逢未恰时.这句唐诗什么意思楼主的原句有小错,应该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原诗是: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上面这首中唐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全用“节妇”口吻,节妇断然地拒绝了某一第三者的勾引,告诉他自己已经结了婚,丈夫是朝廷的近卫军,自己要与他同生死共命运。 不过她的拒绝也很委婉,承认对方的一番美意,表示已经心领,只是早已有了归宿,请对方不 要再来干扰。 张籍同中唐时代一批从事诗歌通俗化的诗人一样,非常注意向古今民歌学习,从他这首《节妇吟》来看,确能得汉乐府的真传。 可是这首《节妇吟》的本意并不在珍惜婚姻家庭,拒绝外人勾引。 何以知之?细读原诗,不仅“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之时,柔情相牵,辗转不绝,节妇之节危矣哉”(贺贻孙《诗筏》)———正文与标题不是那么一致;而且诗题下又原有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查李师道是当时政坛上的要人,从元和元年(806)起任平卢淄青节度使,颇有不臣之迹,轰动一时的刺杀宰相武元衡一案,其人实为幕后的主谋,但他有相当的实力,朝廷一时奈何他不得,元和十一年(816)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为羁縻之策。 十三年(818)宪宗下令讨伐之,转年李师道被部下杀死,平卢淄青复归中央。 消灭李师道集团是中唐的一大胜利,许多人写诗歌颂此事。 张籍的《节妇吟》作于李师道盛极将衰之际。 一位国子助教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措辞很别致的诗送给一个地方割据势力的当权者?这里面必有一番曲折。 张籍于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及第,至元和元年(806)始得一太常寺太祝的小官(正九品上),尽管他诗名很盛,却不知为什么很快被罢了官;诗人失去经济来源,又有严重的眼病,处境非常狼狈,曾在诗中叹气道“昨来官罢无生计,欲就师寻绝谷方”。 到元和十一年(816)秋冬才重新得到一个国子监助教的新官职(从六品上)。 估计就在张籍“官罢无生计”之时,李师道向他发出了邀请的信息———中唐时代的藩镇一向讲究到中央来挖人才,尤其注意罗织知名人士,以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而在体制之内找到出路的人,亦多有投奔藩镇者,如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的董生,在科举失意后就打算到河北藩镇那里去谋求出路,于是韩愈写此文以劝阻之———诗人张籍是一向拥护中央的,于是以“节妇”喻指忠臣,坚定地加以拒绝;但考虑到李师道在朝廷也挂着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崇高头衔,措辞不能不委婉。 这样写既合于古老的传统,也很有些不得已的意思。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后来时常被人引用,拿来抵制婚外的感情。 引用古诗可以这样断章取义———这恰恰表明了原诗意象之高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