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 50篇经典名篇●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摸鱼儿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临江仙苏轼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卜。 2.唐诗宋词名篇各30首(高中版),急需全是我的学校发的材料,我找了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唐诗: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王维<观猎>, 3王维<使至塞上>, 4王维<山居秋暝>, 5王维<汉江临泛>,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王维<相思>, 9王维<鸟鸣涧>, 10张九龄<望月怀远>, 11孟浩然<宿建德江>, 1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孟浩然<春晓>, 14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贺知章<咏柳>, 16贺知章<回乡偶书>, 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19王昌龄<出塞>, 20王之涣<凉州词>, 21王之涣<登鹳雀楼>, 22孟郊<游子吟>, 23李白<望庐山瀑布>, 2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5李白<赠汪伦> 26李白<行路难> 27李白<静夜思> 2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李白<将进酒> 30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外还有很多唐诗 宋词: 1范仲淹<渔家傲> 2柳永<雨霖铃> 3晏殊<浣溪沙> 4晏殊<蝶恋花> 5晏殊<踏沙行> 6宋祁<玉楼春> 7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8苏轼<水调歌头> 9贺铸<江城子> 10苏轼<蝶恋花> 11辛弃疾<新玉案> 12晏殊<破阵子> 13辛弃疾<摸鱼儿> 14李清照<如梦令> 15陆游<金错刀行> 16李清照<菩萨蛮> 17李清照<一剪梅> 18李清照<声声慢> 19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20秦观<鹊桥仙> 21岳飞<满江红> 22苏轼<念奴娇> 23黄庭坚<清平乐> 24欧阳修<生查子> 25苏轼<江城子> 26周邦彦<苏幕遮> 27岳飞<小重山> 28陆游<钗头凤> 29陆游<诉衷情> 30陆游<卜算子> 还有很多,绝对不只30首。 3.十大经典宋词先列出篇目和评论,内容可以到下面联接搜索 10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9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8一剪梅(李清照)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 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6虞美人(李煜)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5雨霖铃(柳永)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4鹊桥仙(秦观)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 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 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 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2满江红(岳飞)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其在宋词中的地位我认为至少应进入前3。 1水调歌头 中秋(苏轼)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 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绝对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象这么一首在词采,词境和知名度到那么高的词,名列第一应该实质名归。 4.唐诗宋词名篇各30首(高中版),急需全是我的学校发的材料,我找了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唐诗: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王维<观猎>, 3王维<使至塞上>, 4王维<山居秋暝>, 5王维<汉江临泛>,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王维<相思>, 9王维<鸟鸣涧>, 10张九龄<望月怀远>, 11孟浩然<宿建德江>, 1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孟浩然<春晓>, 14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贺知章<咏柳>, 16贺知章<回乡偶书>, 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19王昌龄<出塞>, 20王之涣<凉州词>, 21王之涣<登鹳雀楼>, 22孟郊<游子吟>, 23李白<望庐山瀑布>, 2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5李白<赠汪伦> 26李白<行路难> 27李白<静夜思> 2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李白<将进酒> 30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外还有很多唐诗 宋词: 1范仲淹<渔家傲> 2柳永<雨霖铃> 3晏殊<浣溪沙> 4晏殊<蝶恋花> 5晏殊<踏沙行> 6宋祁<玉楼春> 7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8苏轼<水调歌头> 9贺铸<江城子> 10苏轼<蝶恋花> 11辛弃疾<新玉案> 12晏殊<破阵子> 13辛弃疾<摸鱼儿> 14李清照<如梦令> 15陆游<金错刀行> 16李清照<菩萨蛮> 17李清照<一剪梅> 18李清照<声声慢> 19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20秦观<鹊桥仙> 21岳飞<满江红> 22苏轼<念奴娇> 23黄庭坚<清平乐> 24欧阳修<生查子> 25苏轼<江城子> 26周邦彦<苏幕遮> 27岳飞<小重山> 28陆游<钗头凤> 29陆游<诉衷情> 30陆游<卜算子> 还有很多,绝对不只30首。 5.求凄美的宋词名篇10句温庭筠 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③。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 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 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 “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 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 《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苹洲:长满了白色苹花的小洲。 【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 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 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 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 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集评】 《 【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 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 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 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 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从嫁与②,作鸳鸯。 【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 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评解】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 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 的民歌风味。 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集评】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 了它们光辉作用。 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 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 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司空图 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②开旋落旋成空。 白发多情人更惜。 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黄 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朱温代唐后,召其任礼部尚书,不食而死。 他是晚唐著 名的山水诗人,词亦清雅可爱。著作有《一鸣集》。 【注释】 ①坼(chè):裂开。 ②旋:俄顷之间。 ③从容:舒缓,不急进。 【评解】 司空图生于晚唐,身经乱世,对眼前事物易生感慨。 这首小词,感时伤世,借花抒 怀。明知满枝红杏“旋开旋落旋成空”,却依然从容酹酒,遥祝东风,愿留春光暂驻。 画意诗情,深深吸引了读者。 【集评】 唐圭璋《唐诗纪事》,司空图隐王官谷。 每岁时词祷歌舞,与闾里耆老相乐。有 《酒泉子》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表圣为唐末完人。此词借花以书感。 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东风,乞驻春光于俄顷,其志可哀。表圣有绝句云:“故国 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与此词同慨,隐 然有黍离之怀也。 杨柳枝 桃源①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②。何似浣纱溪③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 ①桃源:桃花源。 ②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 云。 ③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 【评解】 江南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 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 间春色的无限情韵。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 张 曙 浣溪纱 枕障薰炉①隔绣帷②,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相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 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作者简介】 张曙小字阿灰,四川成都人。侍郎张祎之从子。 唐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 颇为乡里所重。 【注释】 ①薰炉:炉烟薰香。 薰。 6.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各10首唐诗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名家名作辈出,灿若星河,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近五万首,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 而在唐代灿烂群星中,有两颗最明亮的巨星,那就是李白和杜甫。 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后期出现,句子有长有短,可配合曲调吟唱,所以许多著名的词牌名就是曲牌名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等。 著名的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豪放派的开创者,其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画像、生平和作品,早期作品《如梦令》和晚期作品<<夏日绝句>>)。 很显然李清照的词风是有很明显的转变,这是因为作者前期生活在北宋,生活安逸,所以词风婉约;而后期北宋灭亡,国破家亡,南宋偏安,生活动荡,所以词风大变,词风豪迈。 元曲 元朝时期,戏曲空前发达,其中以杂剧最为突出,涌现了一批杰出剧作家,代表剧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其中以关汉卿最负盛名,而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窦娥冤》。 7.宋词名篇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西江月作者:【苏轼】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如梦令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醉花阴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诉衷情作者:【李清照】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 翠帘垂。更挼残芯,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剪梅作者:【辛弃疾】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清平乐作者:【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沙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鹧鸪天作者:【辛弃疾】 戏马台前秋雁飞。 管弦歌舞更旌旗。要知**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 倾白酒,绕东篱。只於陶令有心期。 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西江月作者:【辛弃疾】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凰诏归来。五云两两望三台。 已觉精神聚会。 8.请大家推荐几首经典的宋词10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9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8一剪梅(李清照)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 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6虞美人(李煜)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5雨霖铃(柳永)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4鹊桥仙(秦观)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 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 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 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2满江红(岳飞)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其在宋词中的地位我认为至少应进入前3。 1水调歌头 中秋(苏轼)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 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绝对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象这么一首在词采,词境和知名度到那么高的词,名列第一应该实质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