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五月收麦子的诗句提问 登录注册 立即下载 题目 关于 观刈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其中描写麦子成熟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农民受赋税迫害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形容小麦的诗句1、关于麦子诗句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 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 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 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 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3、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4、简析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关于麦子的诗句有哪些关于麦子的诗句有: 1、《古歌 》汉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释义:本篇是旅客怀乡的诗,用小麦不宜种在高田,比人不宜住在他乡。《古诗赏析》评:“他乡最易憔悴,说得极直捷,而其故却未说破,又极含蓄。” 2、《缲丝行》 范成大: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释义:此诗作于他涉世较早时期,描写了初夏蚕茧收货后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景象和生活的艰辛。 3、《闲咏》陆游:事业无闻负圣时,沧波自照角巾欹。养成林下无穷嬾,占尽人间彻底痴。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医翁筮叟真堪友,搜索残尊与共持。释义:描写了诗人自身的休闲生活,最后表达了自己对恩人的感激之情,为其祈福长寿。 4、《过平望三首》杨万里: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风从平望住,雨傍下塘来。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谁言破书箧,檐取太湖回。 5、《收麦》郑獬: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芟获载满车,累累犊衔尾。大挈置之场,巃嵸丘陵起。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贫者攟其馀,翁妪携稚子。农家兹有获,卒岁可无馁。去夏水漂屋,汩窜幸不死。以得补所失,囷圌可储峙。云问麦之收,丰饱何因尔。得非长官贤,政化顺天理。无乃农夫勤,蚤莫事耘耔。兹盖天公仁,雨泽以时至。消灭贼与蟊,陇亩皆稠穊。嗟嗟尔之民,无忘天公赐。 6、《山居杂诗九十首》曹勋:大麦未救饥,小麦渐擢芒。此时农夫叹,政阻接青黄。多畏频雨泽,只欲暄晴光。农安吾亦安,朝夕祈苍苍。 7、《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古歌》: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9、《携妓乐游张山人园》苏轼: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故将俗物恼幽人,细马红妆满山谷。提壶劝酒意虽重,杜鹃催归声更速。酒阑人散却关门,寂历斜阳挂疏木。 10、《春早四首》刘克庄: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穷巷萧然惟饮水,家童忽报井源乾。 4.关于麦子的诗句1、关于麦子诗句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3、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4、简析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形容小麦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小麦的诗句有: 1.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古歌》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 2.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送高三十五书记》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3.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大麦行》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4. 且说豌豆出来后,却胜如大小麦。《刮鼓社》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5. 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携妓乐游张山人园》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6. 小麦登场雨熟梅,闭门病眼每慵开。《遣兴》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7. 十里丹枫岸,三家小麦村。《秋晚寓叹》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8. 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示儿》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9. 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闲咏》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10.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云门道中晚步》年代: 宋 作者: 李弥逊 11. 小麦青青大麦黄,护田沙径绕羊肠。《农谣》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12.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6.夏日自己在家收麦的诗句(第一首)“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端午前夕,田野里的小麦焦黄一片,麦穗粒粒饱满,压弯了麦苗。青绿色的小麦在夏天日光的的滋润下,展露了它的金黄,一阵夏风吹来,熟透了的小麦苗在田地里左右摇摆着,在夕阳的余辉下宛若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丰收时节持续有一个多月,庄稼人在这段时间内与打麦场为伴,完成小麦的收割、碾压、扬场,晾晒等工序。农忙过后,雨水不期而至,打麦场上洒落的麦子抽了芽,绿绿的,绒绒的。 打麦场上长满了墨绿的麦苗,郁郁葱葱,这大概有庄稼人汗水的浇灌吧!〃〃时光的车轮早已滚滚而过,不会为任何人而停下脚步,记忆中的打麦场早已隐没了形迹,从此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但是打麦场里却镌刻着庄稼人的记忆,凝结着庄稼人的辛勤与智慧。 (第二首)打麦场就在村庄的东头,这里是乡村一年四季最忙碌的地方,在广袤无垠的豫南大平原上,打麦场一片连着一片,就像漫山遍野的庄稼,淳朴的村民把梦想种植在希望的田野,把收获的喜悦留在喧闹的打麦场上。〃〃“大麦黄了小麦黄,男男女女都上场。” 打麦场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劳动场景,打麦场留下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丰收的喜悦热情和期望。〃〃。 7.关于麦穗的诗句,急,急,急守望不老的麦穗 我用布满阳光的双手 捧起一盘金黄色的麦穗 捧起十月不老的情结 麦穗是从收获的季节里走来的 麦穗是从镰刀的总结声中走来的 麦穗是从曾镶嵌过痛苦的土地走出来的 麦穗是从那片红色的泥粒中分孽出来的 麦穗从此构成了我们坚硬的骨骼 像不屈不挠的长城 像巍峨雄壮的泰山 麦穗从此涌动成我们澎湃的血液 像惊涛裂岸的黄河 像跌宕汹涌的长江 麦穗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 愈合我们的伤痛 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 告诫和矫正我们蹒跚的脚步 是麦穗的力量让我们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 穿越沟壑 穿越荆棘 穿越磨难 不止一千次一万次地穿越粮食 穿越生命穿越时空的伟岸与光华 才让我们记住了十月的道路 记住了十月的道路上历史的车轮下 碾压着浑浊的昨天 记住了十月的道路上血雨腥风的痛楚 记住了十月的道路上走来的 雄纠纠气昂昂的队伍 记住了独立寒秋中那页诗稿脱稿时 苍茫的星辰 以及遗落在窑洞前的那一声声歌谣 是麦穗几经周折翻山越岭 点亮秋收起义后中国光明的灯盏 是麦穗几经磨难跳涧越溪 扶起石碾边老乡与伟人的情感 是麦穗几经反思越洋过海 在一片苦焦的土地上写上了一首 用水泥和钢筋直起的诗篇 麦穗生长在春天 根却深扎在秋天 与秋菊一起烂漫着十月芳香着十月 构成十月豪迈而又遒劲的风骨 在天安门前在红五星映照下的两串麦穗 是共和国最神圣的麦穗 那是生命的热血永远澎湃的麦穗 那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那是照彻千秋辉映万代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血浓于水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让三月灿烂十月金黄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让理性成熟智慧闪光的麦穗 两串麦穗是让梦想穿越太空 让汗水铸成金牌的麦穗 这两串神圣的麦穗是让五星灿烂 让国徽闪耀让国旗猎猎飘扬 火一般的烈焰的麦穗 正是两串麦穗 让冷月闪烁出了无限光芒 让寒夜流溢出了万道金光 正是两串麦穗 才照彻了无私无畏映亮了智慧和勇敢 才吹溶了僵化的思想激发了创造的灵感 正是两串麦穗 才使勤劳流动不竭的吟唱 才使大地产生不朽的乐章 正是两串麦穗 才让旭日染红三月的一江碧水 才让夕阳浸润十月的满目青山 正是两串麦穗 才让小鸟找到了快活的树林 才让青年拥有了爱情的夜晚 十月,我们置身于所有的谷物 缕缕稻香让我们在田野醉卧不起 高粱和玉米加重我们对家园的爱 麦穗是用血水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但她远远超出了血水和汗水的含义 风一吹过那悲壮的啸吟 便让人怀想起许多往事 以及往事中那些用青春的手指 深刨和平的根而献身的年龄 秋雨的手臂在撩拨往事的云烟 麦穗的情结在盎然着我们不老的缠绵 走上十月的广场我发现 五十五朵鲜花正为团结和繁荣而绚烂 我是一棵孤独的麦穗 ——献给热爱自由的战士们 文:戴天齐 我是一棵孤独的麦穗 我的兄弟们早已被割入粮仓 只有我在被遗忘的麦田里 肆意疯长 我是一棵悲伤的麦穗 总是怀念起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光 无边的麦茬如沉默的伤口 我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高昂着头 我是一棵美丽的麦穗 沉甸甸的谷穗饱满金黄 暴虐的阳光炙烤大地 我渴望怡人的清风拂过胸膛 我是一棵不羁的麦穗 自由的血液在我的胸中奔突 耳畔远远传来风的歌唱 那轻灵的声音令我颤栗发狂 焦灼的欲望在迅速膨胀 我仿佛感受到那传说中的清凉 蓝天下我骄傲地挺直身子 将尖锐的锋芒刺破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