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爱孩子的诗句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3.《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4.《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5.《灵芝篇》魏晋.曹植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6.《念金銮子二首》唐.白居易 衰病四十身,娇痴三岁女.非男犹胜无,慰情时一抚. 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 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惭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7.《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唐.戴叔伦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8.《贞符》唐.柳宗元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 刃莫毕屠.泽熯于爨,沸炎以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 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 神具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 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忆万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 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9.《得子虡濠上书》宋.陆游 日暮坐柴门,怀抱方烦纡. 铃声从西来,忽得濠州书. 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 父子老惜别,经况患难余. 羁旅易生疾,霜露行载涂. 思归虽甚苦,且复忍须臾. 10.《饮牛歌》宋.陆游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2.写孩子天真可爱的古诗词有哪些1、采白莲: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词》) 9、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12、念牧童: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 13、学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弄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15、追黄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6、关柴门: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17、恋小车: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18、笑问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吹短笛: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20、开门: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1、不识衣冠: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唐·王维《田园乐》) 22、指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23、挑促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夜书所见》) 24、吹曲: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 25、载诗: “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绝句》) 26、拾花钿: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27、捉柳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28、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田家》) 29、扫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30、柳阴眠: “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31、吹笛: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黄庭坚《牧童》) 32、出门望: “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33、放纸鸢: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34、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35、作钓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6、拈蛱蝶: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王禹偁《寒食》) 37、解吟: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38、轻岁月:。 3.古诗词中关于“爱小孩”的句子有哪些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5、“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 6、“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8、“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5、“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1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9、“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0、“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21、“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关于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有关爱孩子的诗句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3.《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4.《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5.《灵芝篇》魏晋.曹植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6.《念金銮子二首》唐.白居易 衰病四十身,娇痴三岁女.非男犹胜无,慰情时一抚. 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 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惭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7.《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唐.戴叔伦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8.《贞符》唐.柳宗元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 刃莫毕屠.泽熯于爨,沸炎以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 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 神具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 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忆万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 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9.《得子虡濠上书》宋.陆游 日暮坐柴门,怀抱方烦纡. 铃声从西来,忽得濠州书. 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 父子老惜别,经况患难余. 羁旅易生疾,霜露行载涂. 思归虽甚苦,且复忍须臾. 10.《饮牛歌》宋.陆游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6.有关小孩玩雪的诗句有关小孩玩雪的古诗有《稚子弄冰》稚子弄冰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扩展资料 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冰嬉 冰嬉作为我国北方人民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其由来已早,但具体起源于何时,现无确切考证,但至迟在宋代就有了“冰嬉”的明确记载。 据《宋史·礼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就喜欢冰上的娱乐活动,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明朝时,冰嬉就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 明末,努尔哈赤已有擅长滑冰的军队。努尔哈赤于天命间(1616-1626) 征服了巴尔虎特部落,率大兵离去后,巴尔虎特部落又叛变,围攻墨根部甚急。 此时,努军已远行数百里之外,据《清语摘钞》中“乌拉滑子”记载:“时有费古烈者,所有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冰层驰往救,一日夜行七百里……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这里所说的在冰层上驰行的“乌拉滑子”,实际上就如同现代的冰鞋。 清朝是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与统治清朝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 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清代,由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 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国朝宫室》中曰:“(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当时冰嬉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前无类例。 据《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乐考二十一》记载:“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 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分兵丁二翼,每翼头目二十名,服红黄马褂,余俱服红黄齐肩褂。 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较射。”由此可以推算出,参加冰嬉的人员至少在1600人以上。 当时的冰嬉活动主要在西苑太液池(今北京北海) 举行,有时也在中海举行。到时候,“圣驾御冰床临观焉”。 今北京北海漪漾堂,就是乾隆皇帝和后来的慈禧太后观赏冰戏的地方。当时进行冰嬉活动所穿的冰鞋是由鞋和冰刀两部分组成。 形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这种冰鞋与现代滑冰所用的冰鞋很相似;另一种是“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引乾隆“冰嬉赋序”),这是一种双刀的鞋,因冰刀安装在鞋底木条两旁,故不易倾跌倒下。清代初年,冰嬉一度入于兵家。 清廷把一系列冰上活动视为军事训练,设冰鞋处专门管辖。久之,军事训练的目的逐渐淡薄,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冰嬉图》,它是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该画使我们对清代宫中冰嬉有了一个形象而直观的了解。清代的冰嬉活动不仅在皇宫内苑,而且在民间也较为普及。 康熙年间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写道:“捷足行看健步纷,寒流趁冻雪花春。铁鞋踏破奔驰甚,悔作银河冰上人。” 注曰:“足看铁底鞋,一步恒数丈,行冰上,兼有能格斗跳舞者,都门入冬,城河最多。” 《帝京岁时纪胜》中“滑擦”条亦称:寒冬之时,“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上,群聚滑擦(即滑冰)”。 《帝京岁时纪胜补笺》中说:“什刹海、护城河冰上蹴鞠,则皆民人练习者。”由此可见,民间滑冰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岁时记》记载,这些民间开展的滑冰活动一直流行到清末之时,经久不衰。甚至直到今天,这项活动依然流行,经久不衰,《冰嬉图》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冰嬉。 7.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有哪些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2.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寄东鲁二稚子》唐代:李白译文: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4.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唐代:杜甫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5.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昭君怨·赋松上鸥》宋代:杨万里译文: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