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5首古诗,1小时之内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 七言律诗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希望可以帮助您。 2.关于月亮的古诗5首,短小而精悍《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求5首诗歌 儿童类儿童诗歌:冬 空中飘洒着雪花, 白袍覆盖着山崖, 小河关上玻璃门窗, 大地展出银色图画。 啊! 冰雪世界, 晶莹、 纯洁、 无暇。 有人说冬属于死亡, 没有了 淙淙春水、 濛濛春雨、 嫩嫩春芽; 有人说冬是沉寂的, 遗失了 夏的飞流、 夏的蓬勃、 夏的喧哗; 有人说冬色调单白, 比不上 秋的紫山、 秋的红叶、 秋的黄花…… 我说, 冬天最富生机, 冬天最富启示。 在少年面前, 它像伟大的教师、 博学的哲人、 无私的妈妈—— 请听, 种子和泥土谈话: 多亏厚厚的雪被, 冻死了害虫、细菌, 温暖着种子娃娃。 若没有冬妈妈的慈爱, 哪里有明年 淙淙春水、 濛濛春雨、 嫩嫩春芽…… 请看, 飞雪在冰山的绘画: 凝固的地上冰川, 流动的地下雪水, 积蓄着力量, 等待着爆发。 若不是冬妈妈的奉献, 哪里有明年 夏的飞流、 夏的蓬勃、 夏的喧哗…… 至于冬妈妈 是不是色调单白, 只要抬眼望去, 会看见她的秀发: 苍苍的青松, 亭亭的翠竹, 青翠间点点红艳 是做雪的梅花…… 啊! 多么丰富的哲理, 多么深刻的启发: 冬的死亡, 孕育着生机; 冬的沉寂, 积蓄着爆发; 冬的单白, 遮不住青翠,红艳; 冬的教科书呀, 是综合的史地、理化…… 其实我们自己, 就是冬天的童话。 我们堆起的雪人, 胜过海滩的沙塔; 我们溜冰、滑雪的速度, 超过游泳、奔跑的春秋夏; 我们分队打雪仗, 热血达到了沸点; 噢,对了! 冬天里的新年, 我们的笑声啊, 赛过鞭炮的爆炸。 少年的冬天, 冬天的少年, 如火如荼, 如歌如画…… 儿童诗歌:冬的延伸阅读——教儿童学诗歌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诗歌的教学方法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看图学诗 人们常说“诗情画意”,诗情与画意有相同之处,借助画面让幼儿理解诗意,幼儿是易于接受的。 因此,在教幼儿学诗歌时,只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观赏画面,展开想象,有条不紊地介绍、解释诗句,效果也是很好的。所用图画,教师可自行设计绘图,也可放大复制儿童诗歌读物中的插图。 二、画图学诗 此法与看图学诗法相同,可使诗情画意交融渗入于幼儿语言、绘画教育中,来巩固、加深幼儿对已学诗歌的理解。 三、观赏自然景物学诗 这可说是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了,在学习这些诗歌时,让幼儿去亲自体验,不但会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老师的启发讲解下掌握诗意,学起来也就快了。 四、讲故事学诗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把诗歌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也是教幼儿学诗歌的一种方法。 五、情景表演学诗 教师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进而再通过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 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 教幼儿学古诗,比学习现代诗歌难,但只要针对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以真挚饱满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恰当的教法,就可以使幼儿对诗歌产生兴趣,并达到教学目的。 儿童诗歌:妈妈的爱 作者: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儿童诗歌:妈妈的爱的延伸阅读——诗歌的写作注意事项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2..修辞手法 比喻 借代 夸张 对偶 比拟 排比 设问 反问 起兴 3..表现手法 用典 联想 想象 渲染 象征 抑扬结合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衬托 烘托 对比 对照 照应 正侧面描写 直抒胸臆 借境抒情 托物言志 意象 意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①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②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③。 4.求五首诗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曲江二首》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 《寄夫》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无名氏 《杂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 《暮江吟》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谴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得意须尽饮,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将进酒》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李白 《清溪行》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韩渥 《春尽》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题都城南庄》。 5.求古诗五首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6.李白古诗5首七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七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七绝·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五古·咏苎萝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关于年的古诗词(5首)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写怀》宋·岳飞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木兰辞》南北朝·佚名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木兰辞》南北朝·佚名5稻花香里说丰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6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7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唐·白居易8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歌》唐·白居易9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1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11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