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德阳唐诗

1.古诗中的蜀道指的是哪里

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 都,经过广汉、德阳、梓潼等城, 穿越大小剑山,经广元出川,在陕 西褒城附近向西拐,之后沿着褒河穿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 秦川,全长约1000多公里。

从狭义上说,蜀道仅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 起成都,北迄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蜀道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了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其中有自三 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肃人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人蜀 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另外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此即为广义上 的蜀道。

通常学术研究中所提到的“蜀道”,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是由关中 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胳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 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蜀道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 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代至南北朝这一漫长的历史时 期里,蜀道是历代王朝政治中心——京都通往西南,乃至通往与西南临近国的 交通要道,与连接东西的丝绸之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张文琮的《蜀道难》:“飞梁架绝 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王周的《路次覆盆驿》:“曾 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这些 诗更是让“蜀道”的奇险峻峭流传千古。 。

2.关于元宵节的唐诗

元宵节在唐朝称为上元,有许多唐诗描述了元宵节热烈欢腾的场面。

李商隐诗中写到:“月色灯光满帝都,番车宝辇隘通衡。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前两句写了长安城元宵节繁华热闹的场景,后两句写了乡间老百姓迎接赛紫姑神灵的仪式相对简朴些,却别有一番风味。 在唐朝,元宵佳节闹花灯大肆流行,并且载歌载舞,彻夜狂欢;崔知贤有诗为证“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

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赞叹“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也提到“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真实描述了在元宵之夜,唐人彻夜赏灯玩乐,而且破例采取金吾弛禁的制度,即连续三天三夜大开城门、允许老百姓自由出入。 不仅长安城的元宵节这样红火,当时天下莫不如此。

《开元明皇幸广陵》中就描述了广陵的元宵之夜“灯烛华丽,百戏陈设,士女争妍,粉黛相染”,这里的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元宵佳节期间,作为当时有名的偏远荒凉之地的凉州甚至也十分热闹,有诗文称凉州这天“车马骈阗,士女纷委”。

3.求助读两句唐诗后的体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送士元》 [今译] 毛毛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看不见;树上的残花飘落在地上,也听不到声音。 [赏析] 这两句一向被认为是刻划细腻的写景诗,清人方东树称为“卓然名句,千载不朽”(《昭昧詹言》)。

它通过“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细节,展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细雨湿衣”而“看不见”,“闲花落地”而“听无声”,则更是诗人体察入微之处,因为唯有“看不见”才显出雨之“细”,唯有“听无声”才见出花之“闲”。

句中没有出现更多的景物,但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作]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今已误儒生。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