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黄几复 诗歌鉴赏原文: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 肱 。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 藤 。 翻译: 我住在北方的海边而你住在南方的海边,欲要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到那里。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一杯杯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夜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再三折肱后便成了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上深林里的青藤。 赏析: 诗的首联写“我住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又各缀一“海”字, 相隔之辽远,海天茫茫可见一斑,再加上“鸿雁传书谢不能”,就连大雁也飞不到要寄信的地方,更加突出了距离之远,进而表现出热切的思念之情。 颔联是千古名句,并且在当时就很有名。这一联在遣词上并无奇词,字字常见,词词寻常,造句后却 给人以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是其最成功的地方。回想起方面“桃李春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诗人仅简单的用“一杯酒”便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虽然只是“一杯酒”,但相聚时的良辰美景足以生动地表现出来。接下来,诗人用“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七个字,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作了动人的抒写,可以想象一下,两个朋友各自飘泊大江南北,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的时候都会互相思念, 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 年。而颔联中对句的“哀情”与出句的“乐景”相对照,更加深了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 颈联,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这两句,也是相互对 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 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 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 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顾及个人的安乐窝。当然,这里所说的治病并不是真的治病,而是治理政事, 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这是对他境遇的一种隐晦的描写。 到了尾联,诗人想到“读书头已 白”,还只在海滨作一 他“读书头已 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响亮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 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了。 这首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 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 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寄黄几复①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1。) 黄几复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认真读书,好学不倦。(2分。 前一点1分,后一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 运用对比(1分):上句追忆好友相聚之乐,“桃李”芳华、“春风”和暖,对酒畅饮;下句抒写别后的艰辛孤寂,朋友各自流转漂泊,“夜雨”之下、孤“灯”之旁,尽显凄凉(1分)。 抒写了自己的寂寞凄凉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分)(3分。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1。试题分析:最后四句诗说的是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四立壁”可见其为官清廉,“治病”在这里是指治政,“想见读书头已白”可见其好学不止。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对友人黄几复的思念之情。 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追忆好友相聚之乐)与后句(抒写别后的艰辛孤寂,朋友各自流转漂泊)构成对比!注意从修辞手法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的艺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诗歌鉴赏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①为官清廉,家徒四壁。②怀才不遇,从政有方。 ③博学多才,好读书(勤学)(4分)2。1)①巧用对比。 “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清新、明丽,“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阴冷、凄苦,曾经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举,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②运用名词组接(列锦)(白描),匠心独运,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③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4分)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最后两联的大意及关键词分析,“持家四壁”表现了黄几复的为官清廉,家境贫寒的形象;“三折肱”由注释可知,此句为比喻,形象的表达黄几复从政有方,怀才不遇的形象;“想见读书头已白”写出了他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的形象。 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找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很容易得出,均以名词组成,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等;这种白描的手法,给人以感染力和画面感,带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前后两句所描写的景物,可得出其意境的不同,“桃李”“春风”“一杯酒”营造的是清新、明丽的氛围,而“江湖”“夜雨”“十年灯”营造的是凄冷的氛围,故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友人思念与牵挂。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求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原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 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前句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这是黄庭坚寄给朋友黄几复(名介)一首诗中的名句。当时,黄庭坚人在山东,黄几复人在广东,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 黄几复是黄庭坚故交,但两人长久不见面了。此时黄庭坚相念黄几复,明知书信难达,还是无限激情地回忆了当年相聚时佳酒助兴下的良辰美景,所以说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其少年情怀,春风得意,可见一斑。 但是下句则为另一番情景:江湖飘泊,又有萧萧夜雨,而且掐指算来,独对孤灯已有十年了。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两句诗在当时就很受人赏识,《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奇就奇在以寻常语表现了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和感慨。 5.<寄黄几复》“请以本诗为例,简要谈谈黄庭坚怀念友人的诗歌与古人“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 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 ——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 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批评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 《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 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 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 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 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 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 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 孟郊《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 6.赏析黄庭坚《寄黄几复》回楼住的话: 以下资料可能对您有些帮助 《寄黄几复》赏析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 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前句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的诗具有生、新、瘦、硬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经过转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诗歌的涵义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因此,他的诗表现出深厚的学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艺术特点。 【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满意吗?谢谢! 7.寄黄几复 ① 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小题1:(1)巧妙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2)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3)“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小题2:三个方面:为官清廉,富有政治才华,好学不倦。情感:赞扬了黄几复廉洁干练,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 小题1: 试题分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手法题,答案也很规范:内容+手法+作用+情感。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点评:本题是一个突破,通常诗歌鉴赏考查的点为意象、意境、手法、情感。考查诗歌的内容很少,而实际上理解诗歌内容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所以说本题抓住了诗歌鉴赏的要点。 8.黄庭坚<寄黄几复>全问翻译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集评]: 宋.张耒:“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王直方诗话》) 清.蕉?鳎骸耙黄?迫唬?黄?砍觥?..山谷兀傲纵横,一气涌现。然专学之,恐流入空滑,须慎之。”(《昭昧詹言》) 近.陈衍:“次句语妙,化臭腐为神奇也。三四句为此老最合时宜语,五六则狂奴故态矣。”(《宋诗精华录》) 今.程千帆:“这篇诗前半写昔日之交情,今天的怀想;后半称赞黄几复不但清贫好学,而且干练有为,然而垂暮之年,还只在海滨作一县令。怜才之意,不平之鸣,都于言外见之。”(《古诗今选》) 今.霍松林:“温庭筠《商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不用一动词,而早行境界全出,此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确有见地。。总之,此诗善用典实,内蕴丰富,以故为新,拗折波峭,很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宋诗鉴赏辞典》) [风一样的读后感]: 霍松林的评点,仔细研究,深入阐发,让人感慨,山谷此诗得他读后无悔矣。霍之所言甚是,此诗几乎囊括了山谷诗的重要特点,可为学习借鉴。读此诗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一是首、颈二联四用典故,但不见繁杂晦涩之处,特别是首联及颈联的第一句,用典不着痕迹,善用典故,化为己有之故也。用典的方法有很多,我喜欢这种用法,看不懂典的人也能会意理解,看得懂典的人又能更加深入一层进行理解。二是首、颈二联运散入律。运散入律极易造成苍劲洒脱的劲力,给诗以特别之貌。但此诗也不全是以散入律,中间夹以颔、尾联的普通语句,与首、颈二联形成调剂和缓冲,形成了全诗拗折波峭的风格。山谷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在网上常听人一说及江西诗派,不是诋毁,便是表示不屑,认为他们故作矫情,故意晦涩,喜欢翻故纸堆。我觉得这是一种极为片面的看法,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读诗懒惰的人,喜欢找一些写得白话的、好理解的诗来读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因为自己不能理解一首诗就斥之为晦涩,斥之为故作矫情。学术有专攻,各人的理解力也有片面,有的诗一下子看不懂是很自然的事。另外,让人看懂并不是诗的必要条件,诗本是极为蕴籍之物,不与其神通,不用心,达不到那种需要的理解力,都可能造成读不懂,或者懂也不全面,这个很自然。所以我觉得言诗不能以懂不懂去判断一首诗的优与劣,而是要在懂的基础上,再找其不足之处,这才是阅读的正理。 9.《寄黄几复》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奇在哪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黄几复是黄庭坚故交,但两人长久不见面了。此时黄庭坚相念黄几复,明知书信难达,还是无限激情地回忆了当年相聚时佳酒助兴下的良辰美景,所以说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其少年情怀,春风得意,可见一斑。 但是下句则为另一番情景:江湖飘泊,又有萧萧夜雨,而且掐指算来,独对孤灯已有十年了。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两句诗在当时就很受人赏识,《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奇就奇在以寻常语表现了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和感慨。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①A ②解释诗句。十年前,我们在京城沐浴春风,观赏桃李,举杯痛饮;十年后,我们漂泊江湖,独守孤灯,听夜雨敲窗。意象奇特。两句诗共有六组意象,且都是名词,自然勾画出两幅图画,前者是十年前京城相聚的欢乐情景,后者是分别后羁旅漂泊的孤独寂寞。 手法奇特。前后两句诗构成对比,十年前的欢愉和十年后的孤独形成对比,这是一层;上句诗为暖色调,暗示京城之欢,下句诗为冷色调,明言江湖之凄,又形成一层对比;“一”和“多”再形成一层对比,极言相聚的欢愉之短暂,也极言思念的寂寞之漫长。 用典奇特。“一杯酒”、“江湖”和“夜雨”均为用典,且都扣住“思念”,以故为新。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李商隐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另还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典故。)(意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