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之路是什么

1.求唐诗之路所有的诗和注解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诗句。

唐时的浙东,经济与文化十分繁荣,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浙东籍的诗人有贺知章、秦系、罗虬、严维、灵澈等,李白等诗坛杰出人物,亦不远万里慕名来浙东游览,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所谓“唐诗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今浙江新昌、嵊县一带)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自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

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好游的一条古道。 《世说新语》中说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312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元稹、贯休等。 他们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携酒扬帆,击节高歌,对沿途风光吟咏不绝。

这条古道何以赢得诗人青睐? 原来,浙东会稽、天台、四明三大名山在此盘结,其间百溪清流环绕,奔腾有声,汇聚为剡溪,两岸风光如画。 古人畅游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乃登天台山必经之路。

天台山上又有著名的石梁飞瀑,诗人纷至沓来。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以及读图的能力,还考查了仿写的知识,阅读材料一,根据“这条路线自绍兴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全长约200 公里,贯穿浙江东部”,再读图,找出楠溪江的路线,进行说明即可.(2)悲痛考查对此材料信息的概括,阅读两则材料,根据“浙东的水平静而不阻滞,滩有急流而不汹涌,给人以舒畅的韵律感,尤其适于乘船游览”“浙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正是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从中原地区贬谪至此的诗人”,可以概括解答.(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阅读材料二,根据“这些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分析,再看所给诗句,“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是在河流上所见景致,而“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是写高山,所以排除CD;“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是说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不符合材料景观,所以选择B.故选B.(4)本题考查对唐诗的历史以及古诗文的意思的理解,唐诗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看选项可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最恰当.故选C.答案:(1).示例:楠溪江从括苍山流出,逶迤南下,经岩头镇、九丈滩、永嘉,最后汇入瓯江,全长145 公里.评分:4 分.起点、流经地点、终点、全长各1 分.(2).①山环水绕,景色秀美;②没有险峻的高山,水不急不缓,适于游览.(3).B(4).C。

3.有谁知道浙江唐诗之路的详细资料

浙江有一条唐诗之路,这是90年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实地勘察所认定的。

这条诗路始自钱塘江上溯到绍兴镜湖,沿浙东运河、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沃洲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全程长190公里。

在这条“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晋白道猷诗句)的古道上,有唐一代某种名诗人接踵踏歌而行,从而飘飘逸逸地走出一条颇具鲜明个性又有独特魅力的诗路来。此间,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他四入浙江,三入截止中,二上天台山,唱出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对杜甫在此徜徉4年之久,还念念不忘“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更有白居易称之为“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盛赞。诗人们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或单骑仗剑壮游,或任职、贬黜宦游,或淡泊红尘、投闲山水隐游,还有爱而未到的神游,由此而组辑成一条内涵丰富多样的高层次旅游风景线。据粗略统计:有按成就,名望近似而括称的“苏李”、“沈宋”、“鲍谢”、“温李”、“元白”、“三俊”、“三绝”、“三罗”、“三包”、“四杰”、“四有”、“四名士”、“八仙”、“十哲”等400多名诗人在此盘桓、酬唱。

剡溪古道为何诱惑那么多诗人钟情呢?这要归结于这片灵异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积淀:这里,会稽、四明、天台浙东三座名山盘结环抱,居中一条水路豁然开朗,另有数士清流奔腾有声,渐聚渐阔,两岸山色俨然如世外桃源。古人畅游主要靠水路,水尽刚登山而歌,而剡溪恰恰是登临天台门户之要津;更为重要的是蕴蓄着丰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神奇寓言,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美妙传说,有一代高僧支道林“买山而隐”的雅闻,还有“开一代诗风”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伐木开径”、著木屐登登天姥的壮兴。他们研究学问,写诗作赋,教化风俗。更有书圣王羲之、竺道潜、白道猷等十八名士、十八高僧游历、酬唱的足迹,以及开一代佛教宗风的智者大师取道沃洲创立天台宗,最后圆寂于新昌大佛寺的行迹这些,为唐代诗人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及先秦文化,乃至史前传说而纷至沓来。

自历史跨入90年代,一批批著名学者踏上了这条诗路。参加中国国际唐代文学学术会议的23位代表目睹了经的风采后,联名联函绍兴、宁波、台州、金华四市、地政府,介议重新开发利用唐诗之路;参加唐代文学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120多名代表云聚石城古刹,畅游尚陵、兰亭、镜湖、沃州,拜祭羲之墓,竺道潜山馆,登临天姥山、国清寺、石梁桥,品尝“此行不为鲈鱼,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原汁原味,感叹不虚此行。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浙东唐诗之路,这条被当代学术界以认为佛学中国时期的中心地、中国山水诗文学界的发源地、士族文化的荟萃地,近年间,随着开发旅游热潮的兴起,已成为格调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热线,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我们休闲度假的视线。

4.中支山脉是古诗之路吗

浙江中支山脉由西南部起于福建境内的 仙霞岭山脉至四明山脉,向南绵延,入海下 陷成舟山群岛。

中支山脉中,有一条“宋诗 之路”,一条“唐诗之路”。“宋诗之路”是在地跨浙南闽北的仙霞 岭上,有一段700里的仙霞古道。

传说1000 年前,黄巢起义军开山伐道700里,从浙江 直接插入福建。 现存的古道为宋时重建,盘 旋24个曲折,共有360级。

历史上,有许多 文人墨客在这古道上徘徊吟咏,南宋辛弃 疾、杨万里、陆游都曾留下诗篇,后人便称 这段古道为“宋诗之路”。而浙江四明山,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中 心。

说起四明山,浙江人马上会想到“三五 支队”。 这是支名震江浙的抗日游击队。

现在 山上有抗日根据地旧址和四明山革命烈士纪 念碑景区。 当然,四明山的自然景色也相当 迷人,是古代著名的旅游景点,要不,李白、皮日休等又怎么会留下颂咏的诗篇呢?传 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一句,描写的就是四明山脉大俞 山峰顶上的“四窗岩”,明月星光透过四个石 窗洞射进来的情形。

5.唐诗之路的风光简介

"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浙东的旅游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既以奇山异水驰名海内,又以人文遗迹享誉世间。

当年李白、杜甫不远千里扬帆游浙,吸引他们的既是天姥、赤诚、剡溪、镜湖的山色湖光,也是勾践、范蠡、买臣、严光的余风遗烈。同样,今天的"唐诗之路"也兼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两方面的意义。

唐诗路上的景点按其现状,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已经修复开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景点,如绍兴禹陵、兰亭、东湖、曹娥庙、新昌大佛寺、沃洲湖、穿岩十九峰、天台国清寺、鄞县天童寺、奉化溪口等。二是已日渐湮没,现正加紧修缮、建设的景点,如绍兴的若耶溪旧地、秦望山、镜湖残湖、谢灵运始宁别墅旧址、嵊州王羲之祠旧址,新昌南岩、水帘洞、刘阮祠、天台桐柏宫、石梁等。

三是沿线有不少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文物古迹,如嵊州王子猷访戴处,新昌司马(承祯)悔桥、沃洲山真君殿,儒岙太白庙、彼苍庙、万马渡等。 白居易写的《沃洲山禅院记》曾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唐诗中经常提到的"越中",就是浙东地区。而所谓"剡中",则主要是以剡县(今新昌、嵊州)为中心的剡溪诸上源。

剡中最优美的胜景是沃洲、天姥。"眉目"是一个人面部最为动人传神之处,以"眉目"来形容沃洲、天姥,可见这是最受唐代诗人喜爱的美景。

沃洲山因剡溪上源沃溪中的沃洲而得名。这是一块长里许的水洲,四面环水,形似琵琶,故又名琵琶洲。

现因沃洲山下造了一个"长诏水库",因此形成了一个风光旖旎的沃洲湖,附近有东晋高僧支遁"买山而隐"的养马坡和放鹤峰遗迹,又有新建的纪念白道猷开山,白寂然兴寺,白居易撰记的"三白堂"。奉祀抗金名将宗泽的"真君殿"便在沃洲山西坡。

殿前沃溪来自新昌菩提峰津溪和天台石桥溪,两溪合于香炉峰之阴,至桑园村前分派,绕沃洲(现已投入湖底)后又在石笋下汇流,冲向嵯娥怪石的"钱壁关",为今所见之沃洲湖胜景。 与沃洲湖隔水相望的,就是巍巍天姥山。

当汽车沿着新(昌)天(台)公路盘旋在连绵不断东西横贯数十里的天姥山腰时,可仰望主峰拨云尖,海拔800余米,高耸入云。这才体会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非凡气势。

当游人走在山间蜿蜒的羊肠小道上时,便可领略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无限风光。唐诗路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给人以一种清雅幽深的凝重感。

6.中国

浙江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坐落在绍兴平水镇平江村,这里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景点书法圣地-云门古寺、中国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佛教圣地-天衣寺(法华寺)、崇福寺(崇福祠)、美丽的若耶诗溪、会稽湖风景区、秦始皇皇登临过的秦望山、会稽刻石(李斯碑)、云门山、云门明觉寺、云门普济寺、云门雍熙院、云门广福院、云门看经院、芍师院、显圣院(云门显圣寺)、云门广孝寺、王献之故居、辩才香阁、辩才塔、陆游草堂、王献之洗砚池、洗笔池、丽句亭、智永和尚(铁门槛、退笔冢)、明崇祯。。.

云门寺,一部荒草掩盖的历史。平水镇平江村,秦望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这里茂林修竹,环境清幽,世外桃源一般。东晋古刹云门寺就坐落在这里,此处也是王献之故居和陆游草堂的所在地,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性的土地,荒烟蔓草间,依稀可闻那些被掩盖的鼎盛,依然让人激动不已。

7.浙东唐诗之路与哪些诗人有关,试举例之

“浙东唐诗之路” 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表层含义,指的是一条道路:它始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这是干线。还有进入干线的支线,如浦阳江、东阳江、好溪、奉化江、甬江等;经奉化、宁波、余姚,再过上虞到钱塘江的支线。

唐代时,只占全国国土百分之0.13%的浙东,有20%的唐代诗人倘佯在唐诗之路这条线上,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

行走在这条诗路上的的唐代诗人有四五百人,如李白杜甫贺知章白居易等等。请见唐诗之路权威网站:

/

网站首页左上角有视频介绍。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