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怎么形容宋词

1.怎么写宋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

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

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

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例如为唐宋词人所常用的词调《菩萨蛮》,系唐代时据从东南亚传入的乐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本词调全首八句,句句押韵。

上片前两句七言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上声“纸”韵;后两句五言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麻”韵。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两句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的去声“遇”和“御”韵;后两句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微”韵。

通常近体诗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一个韵,首句也有押韵的。两者比较,词调显然别呈错综参差之美。

本词上片写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与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人物的动作与内心,通过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麻”“微”平韵和“上”“去”仄韵的交替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

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

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

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这是我们诵读宋词时所值提注意的。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

例如蔡伸《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开头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又有摇曳的余韵。再看辛弃疾的《唐河传》: 春水,千里。

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 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些儿雨,折花去。

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那边,柳棉,被风吹上天。 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韵的、仄韵中上、去声的,错综递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无边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的天真娇憨,全词在写作上对前举魏夫人《菩萨蛮》似有所借鉴,而写来更加清新活泼、跌宕多姿,也与所用词调更加灵活多变有关。

相对说来,《菩萨蛮》句式保留较多五、七言诗体痕迹。 词中的长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转,气势更见浩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阳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柳词中“渐”字下领三个四字句,实为十三字句。再如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叹年光过尽,功各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也当为十七字长句。

长短句比诸齐言体提供选。

2.如何写宋词

词的写作 词脱胎于诗,较诗更为活泼。

因此情况也更为复杂。分以下几个方面: 1、单句谱式: 词的单句谱式比较复杂,有些词书认为词的句式是从一字句到十字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是可以断为一字句到七字句的。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字逗。逗是指停顿,所谓一字逗是指一个单句以一字为领格字,领起以后的内容。

如"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甚"即为领格字,领起以后的内容。 2、关于一调多名和一名多调: 所谓一调多名是指很多词调都有别名的现象,例如《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大江东》、《大江乘》、《酹江月》、《百字令》、《壶中天慢》、《湘月》等。

这是由于在词牌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如果以这一词牌写出了相当好的作品,后人就会用这一作品中的一些部分来作为别名,以表示对这一作者的纪念,仍以《念奴娇》为例,由于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极为世人所推崇,故此提取首句"大江东去"和末句"一尊还酹江月"成为《念奴娇》的别名《大江东去》、《大江东》、《大江乘》、《酹江月》。而有些别名则是由于词牌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百字令》即由《念奴娇》有一百字而来,有些则是由于作者的需要,比如《摸鱼儿》的别名《山鬼谣》即因为辛弃疾以此词牌赋一名为"山鬼"的怪石而来。

而一名多调则是指一个词牌名有多个谱式的情况。很多一名多调的词牌的谱是都分为定格和变格。

定格是指词的基础格式,变格一般是指在定格基础上加以变化的格式,它是就整首词的谱式而言的,有的变格经过多次修改,或只是用了这一词牌名,因而与定格完全不同,这也是词的活泼性的一个方面。 而有些一名多调的情况又不同,如《浪淘沙》,有些作者有写作《卖花声》,如张舜民的《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然而这并不是《卖花声》的本体,陆游有《谢池春慢》"壮岁从容,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这才是《卖花声》的本体。

那么《谢池春》(即《谢池春慢》)的本体又是什么样的呢?李之仪有一阙《谢池春》"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这才是《谢池春》(《谢池春慢》)的本体。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词的活泼性。

3、叶韵: 叶(音协)韵是指词的押韵问题。词的叶韵不像诗那样固定不变,只押平声韵,词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平仄韵转换、通叶、错叶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将按押韵情况将词牌予以分类。 4、词的分类: 词如果按字数分类,那么,少于五十八字者称为小令,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称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称为长调。

按押韵情况分类的话,词可以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 按词有几个部分可以将词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词、四叠词。

以上几种分法是就词的格律而言,如果按词的风格又可将词分为婉约词、豪放词等等,这就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了。 5、步韵(次韵): 我们在读某些词作(诗作)的时候常会发现其标题是"步(或次)某某某原韵"的类似的字眼。

步韵(次韵)是指某人已有词作(诗作)在前,写作时用其词牌(诗体),并且韵脚完全采用他的作品中的韵脚,次序也不能打乱,这种情况称为步韵(次韵)。这种情况是由文人互相唱和演变而来,但是唱和只要求词牌(诗体)相同,而对韵脚没有多大的要求。

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为原词。

而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时,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为和词。

这两首词韵脚完全相同,是典型的步韵(次韵)。(标有[]的即为韵脚) 6、关于衬字: 所谓衬字,是指在原谱式基础上增加的字。

衬字不同于变格,它是作者按照意愿加的,位置也是随机的,如"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中的"也"即为衬字。但词中不允许有太多的衬字,一般只有一个,这就。

3.【描写花的宋词和诗句】

写花的诗句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古风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陆游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早梅 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红梅 苏轼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忆梅 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新栽梅 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探梅 杨万里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桃花: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水仙:送内弟袁德师 (唐)窦群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板桥晓别 (唐)李商隐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水仙操 (唐)李咸用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4.描写战争的诗词表达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蒿 里 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إ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故首四句仍予以肯定.“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铠甲”以下四句写战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使本诗更具思想深度.إ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