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拾古诗词

1.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

课后古诗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2.有拾花香的古诗词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不是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写的《梅》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长相思》 李白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 莲花 》

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陶潜《羲皇侣》

3.古诗.拾牛相齐何足言出自何处

饮牛歌

作者:陆游(南宋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要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会随遇而安。

知足、随遇而安就是幸福。

生活毕竟不是演戏,无须用太多的脂粉去涂抹自己,无须戴上"面具"去"逢场作戏"!

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挣多挣少都心地坦然,活得朴素自然,活得坦坦荡荡。

4.10首古诗词赏析

1、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

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2、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 10 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

当然。

5.古诗词大全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

弊宅须重葺,贫家乏羡财。

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僚栽。

朱板新犹湿,红英暖渐开。

仍期更携酒,倚槛看花来。

春游值雨 张旭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读韩杜集 杜牧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思简寂观旧游寄重道者 李中

闲忆当年游物外,羽人曾许驻仙乡。

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

偷摘蟠桃思曼倩,化成蝴蝶学蒙庄。

俗缘未断归浮世,空望林泉意欲狂。

煎茶 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抛球诗(一作李谨言诗) 无名氏

侍宴黄昏未肯休,玉阶夜色月如流。

朝来自诧承恩最,笑倩傍人认绣球。

咏白海棠 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浣溪沙 杜甫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倩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鹧鸪天 晏几道

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清平乐 魏了翁

蓝田玉种。为我酬清供。

香压冰肌犹怕重。更倩留仙群捧。

看花美倩偏工。举花消息方浓。

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

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6.古诗词大全

字词解释 1.选自《全唐诗》。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2.斯:这。 3.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得高尚。

4.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得高尚的人。 5.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6.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泛指佛经。

8.丝竹:泛指音乐。 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

11.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 陋室铭内景之刘禹锡立像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步虚词》(其一)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 跪捧琼盘献天帝。《步虚词》(其二)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抛球乐》(其一)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其二)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 禹锡园 西广场[5]迟。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踏歌词》(其一)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踏歌词》(其二)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踏歌词》(其三)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踏歌词》(其四)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忆江南·春去也》(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忆江南·春去也》(其二)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潇湘神》(其一)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潇湘神》(其二)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西塞山怀古》 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编辑本段浪淘沙九首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编辑本段竹枝词九首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编辑本段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编辑本段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其。

7.关于回忆的古诗词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年代: 唐 作者: 苏味道

薄游忝霜署,直指戒冰心。荔浦方南纪,蘅皋暂北临。

山晴关塞断,川暮广城阴。场圃通圭甸,沟塍碍石林。

野童来捃拾,田叟去讴吟。蟋蟀秋风起,蒹葭晚露深。

帝城犹郁郁,征传几駸駸。回忆披书地,劳歌谢所钦。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

年代: 近代 作者: 鲁迅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惜春词》

年代: 宋 作者: 田锡

春色初从江国来,湖边杨柳岭头梅。

梅花飞雪柳垂带,递次相将时节催。

春力欺寒过江北,深谷黄鹂生羽翼。

晓月轻烟禁苑啼,南园桃李已成蹊。

就中何处芳菲好,春波飞絮魏王堤。

我忆去年暮春月,京洛新妆丹凤阙。

天津水绿烟树深,万井笙歌牡丹发。

天子銮舆驾幸时,嵩峰瑞霭笼郊圻。

扈从千官与万骑,翊卫羽林兼佽飞。

六宫随驾罗珠翠,诸王从行陪七贵。

香气成霞金犊车,鸣珂中节虹龙驷。

朱桥细柳端门前,画舫横塘会节园。

朝花贵侠珊瑚席,夜烛娇娥玳瑁筵。

西楼残月深宫漏,明河半沈垂北斗。

纵饮贪欢意未阑,紫陌喧喧人已繁。

玉钩挂帘开雉尾,晓日赭袍朝至尊。

方今寓止临清渭,杜门无与天涯异。

殊忘诗酒狂荡心,但悦琴书高古意。

可惜春芳渐欲归,五陵烟草方离离。

回忆当时洛阳道,歌魂空与残花飞。

8.10首古诗词赏析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uijs01

10首古诗词,多少人为之人热血沸腾“家国情怀”是中国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转!一起读经典!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塞上曲二首唐代:戴叔伦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清代: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少年行唐代: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赴

9.求唯美古文诗句

1. 子惠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 《褰裳 诗经 》

2.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宛丘 诗经 》

3.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丰 诗经 》

4.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

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王子晋庙 》白居易

5.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6. 彼留之子,诒我佩玖。 ——《诗经 王风·丘中有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