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在宋词里风流

1.宋词风流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主要特点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主要特点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 宋词配画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2.征文《风情雅韵在宋词》1000字

表面看,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盛行的文学形式。

唐朝的唐诗,宋代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明清的小说。 但纵观作者的整篇文章,不难看出。

除了这表面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份潜藏的隐忧。

宋词,那是可以与唐诗相媲美的文学形式。但是当今呢?当今盛行的文化形式是什么?是否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光芒? 这就是作者不断的反思。

接着他还从歌曲方面谈到。无非也就是现代的歌曲越发的粗俗,已失去了文雅的气息。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一代不如一代。想必是作者担心的事情。

但我觉得社会还是在进步当中的,只不过作者太了解以前,太不了解现在,更没看到未来。

3.结合唐诗宋词中具体诗歌作品试分析“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

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他根据诗的意境,风格来将诗分为二十四品。

其中一品为“含蓄”。司空图仅运用寥寥几语便将含蓄诠释得清清楚楚,并且还说明了为什么会产生含蓄,最后,还教会我们如何才做到含蓄。

原文如下: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首先,司空图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仅此八字便将“含蓄'的要旨述说出来了。接着,便用“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来对含蓄进一步深入阐释。两者结合,便恰到好处地给含蓄下了定义,即辞短意长,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它充分地表达了司空图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味外之味”的诗美情趣,为历代诗家所重视。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与领悟其中要义。

首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含蓄的主旨,是纲领性的理论判断,是含蓄的精要所在。那么,何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品臆说》中解释如下:“纯用烘托,无一字道着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

不着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另外,《诗品注释》中又说“言不着一字于纸上,已尽得风流之致也。”而元好问也解释为“诗家妙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

这些都是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注释。综上所述,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意思就是说——用最少的文字,不直接说出,而用修辞手法去烘托出最丰富的感情思想。

从而使诗风采蕴藉,情深意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唐诗中就有很多这一类的作品。

比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此诗确实含蓄俊永,余味无穷。

其字面意思简单明了,但是由于用字含蓄,而产生出审美的多义性,从而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宁静悠远,或空寂惆怅,或其他。都表现出深远的情志意趣,因而深受人们喜爱而传诵千古。

这便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很好例证了。 次句“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则是对含蓄含义的进一步深入补充和阐释。它的意思就是说,语言虽未涉及苦难,但就使读者不胜其忧。

它是紧承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来。侧重于说明含蓄的强烈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这里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商隐的《乐游原》了“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全诗只是纯粹的写景,全没涉及自己,而且也没有写一愁字。

但是,读后,却让人感到沉痛非常,悲凉无限。这种深厚的含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就叫“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中间四句,则说明为什么会产生含蓄,也即阐析产生含蓄的根本原因。“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则是说明造成含蓄的最根本原因,也即是含蓄的真谛。

而“如绿满酒,花时返秋。”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深化与补充,侧重于说明含蓄的境界。

两者合起来,正深刻地阐述了产生含蓄的根本原因在于“要有真实的思想感情,并且还要含不尽之意。且看我的具体理解。

如下: 第五六句“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是含蓄的真谛,是其关键所在,是产生含蓄的最最根本原因。

而这两句诗的意思则是说,胸中只要有真情实感,语气所到之处自然或沉或浮,若隐若现。司空图着重地强调胸中要有“真宰”,也即人要有真挚之情,才能为含蓄。

进一步可理解为,只有炼意,以意为中心,才能达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之境。所以,只有含有精神之宰,才会达到含而不露,含而有味的境界。

这种典型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一个典型的,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中正因为诗人的真实情感的存在,才能把“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沧海明珠”“蓝田玉暖”等多种不相干的零碎的意象组合起来,而不显得零散,反而形成一种统一的谐和与浑然一体。

这可都全赖于诗人胸中所存之“真宰”。 第七八句“如绿满酒,花时返秋。”

则是主要阐述含蓄的意境。酒之香醇有味,慢慢渗出,花之含苞待放,芬芳在育,亦可想而知。

此种境界便为含蓄之境。而这两个比喻又是紧承上两句诗的,是上两句诗的深入补充。

而且,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含蓄风格真宰沉浮的样子。而且还有言尽意余,欲露还藏的特点。

而能达到这种含蓄的意境的诗很多。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意有尽而意无穷。正如陆时雍所形容的那样:“善言情者,吞吐浅深。

欲露还藏,便觉得此中无限。”便是此种境界。

缺少此种境界,即不成为含蓄之境。 最后,司空图即论述怎样才能够达到含蓄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呢?他认为只要做到“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深浅聚散,万取一收。”

便可以作到含蓄了。也就是说,诗的最后四句,是让我们去领悟并帮助我们达到含蓄境界的最好途径与方法。

也即,面对纷繁的复杂包罗万象的瞬息万变的客观现实时,只有恰到好当处理好普遍与个别,概括与提炼的典型化问题,才可以做好含蓄。具体理解如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其字面上的意义为:空中的沙尘游荡不定,海里的泡末飘荡涌流。

而将之延伸开去,深入理解,则不难得出这两句最终所指。

4.宋词豪放派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